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Unspecified Antibiotic 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
编码MG50.6Z
关键词
索引词Antibiotic 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耐药淋球菌
缩写MDR-NG、XDR-NG
别名抗药性淋球菌、耐药性淋球菌、耐抗生素淋球菌、耐多种抗生素淋球菌
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临床标本(尿道/宫颈分泌物、尿液等)分离培养出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且药敏试验证实对≥1种抗生素耐药(如青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 核酸扩增试验(NAAT)检出淋球菌特异性基因(如porA、opa),同时分子检测显示耐药基因阳性(如penA突变、tetM基因)。
- 治疗失败证据:
- 规范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后,临床症状持续或复发,且排除再感染。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男性:尿道脓性分泌物(发生率>80%)、排尿疼痛(>85%)、尿道口红肿。
- 女性: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50%)、排尿困难、下腹痛;30%-50%无症状。
- 并发症:盆腔炎(下腹压痛、反跳痛)、附睾炎(阴囊肿胀)、播散性感染(发热+关节炎)。
- 流行病学史:
- 不安全性行为史(多性伴侣、无保护性交)。
- 既往淋病史或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培养/NAAT阳性 + 药敏试验显示耐药。
- NAAT阳性 + 治疗失败 + 流行病学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分子耐药基因检测阳性。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二、辅助检查
-
病原学检查树:
病原学诊断
├── 培养(金标准)→ 药敏试验
├── NAAT(首选初筛)→ 耐药基因检测(gyrA/parC突变等)
└── 革兰染色(快速筛查,男性尿道分泌物敏感度>90%)- 判断逻辑:
- NAAT阴性可基本排除感染;阳性需结合药敏结果。
- 培养阳性是耐药性确认的金标准,但需48小时出结果。
- 革兰染色见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支持诊断,但女性敏感性低(40%-60%)。
- 判断逻辑:
-
并发症评估树:
并发症筛查
├── 盆腔超声(探查输卵管积液/盆腔脓肿)
├── 关节腔穿刺(播散性感染时关节液培养)
└── 精囊触诊/附睾超声(附睾炎评估)- 判断逻辑:
- 下腹痛+宫颈举痛需盆腔超声排除PID。
- 关节痛+皮疹提示播散性感染,需血培养+关节液分析。
- 判断逻辑:
-
流行病学关联检查:
- 性伴侣追踪检测(强制要求)。
- HIV/梅毒/衣原体联合筛查(共感染率>2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培养阳性:确诊淋球菌感染,耐药性需药敏试验进一步明确。
- NAAT阳性但培养阴性:可能为死菌或采样误差,需重复检测。
- 耐药基因检测阳性(如penA突变):提示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需避免单药治疗。
-
药敏试验关键阈值: 抗生素 耐药阈值(MIC, μg/mL) 临床意义 头孢曲松 ≥0.125 需改用大剂量或联合用药 阿奇霉素 ≥2.0 禁用单药治疗 环丙沙星 ≥1.0 完全耐药,避免使用 -
炎症标志物:
- 白细胞 >12×10⁹/L + 中性粒细胞 >80%:提示细菌播散或并发症。
- CRP >50 mg/L:需警惕盆腔炎或附睾炎。
-
其他检查:
- 尿道分泌物白细胞 >10/HPF:支持尿道炎诊断,但需与衣原体鉴别。
- 宫颈拭子见大量脓细胞:提示宫颈炎,需联合衣原体检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学阳性(培养/NAAT) + 耐药性证据(药敏/基因检测)。
- 耐药性管理:所有阳性病例必须行药敏试验,头孢曲松MIC≥0.125 μg/mL时需升级治疗方案。
- 关键警示:治疗失败患者需立即检测扩展谱头孢菌素(ESC)耐药性。
参考文献:
- WHO《淋球菌耐药性监测指南》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1)》
- EUCAST《淋球菌药敏折点标准》
- 《柳叶刀》淋球菌耐药机制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