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引起的水肿Oedema due to increased capillary pressure

更新时间:2025-06-19 02:52:00
编码MG29.10

关键词

索引词Oedema due to increased capillary pressure、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引起的水肿、继发于毛细血管压力增加的水肿、静脉机能不全引起的重力性水肿、重力性水肿、继发于静脉机能不全的重力性水肿、静脉回流受损或梗阻引起的水肿、继发于静脉回流受损和梗阻的水肿、外周血流增多引起的水肿、继发于外周血流增多的水肿、血管舒缩控制紊乱引起的水肿、继发于血管舒缩控制紊乱的水肿、药物性依赖性水肿
同义词Oedema secondary to increased capillary pressure
缩写毛细血管性水肿
别名毛细血管高压性水肿、静脉功能不全性水肿、重力相关性水肿、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血流过多性水肿、血管调节失常性水肿、药源性水肿

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引起的水肿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静脉压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CVP)>15 cmH₂O 或下肢静脉压>30 mmHg(仰卧位),提示毛细血管静水压病理性升高。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1. 体位依赖性凹陷性水肿
    • 下肢/低垂部位按压后凹陷持续>10秒,活动后加重,晨起减轻。
  2. 明确病因证据(至少符合一项):
    • 心源性: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DVT)影像学证据。
    • 容量超负荷: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或过量输液史。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1. 血流动力学改变
    • 超声多普勒显示静脉瓣膜反流或静脉回流阻力指数>2.0。
  2. 皮肤继发改变
    • 色素沉着、脂性硬皮病或静脉性溃疡(慢性期)。
  3. 药物暴露史
    • 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史(阈值:持续用药>4周)。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D-二聚体] B --> B2[BNP/NT-proBNP] B --> B3[肝功能/白蛋白] C --> C1[下肢静脉超声] C --> C2[心脏超声] C --> C3[CT静脉造影] D --> D1[静脉压测量] D --> D2[毛细血管滤过率测定]

判断逻辑

  1. 下肢静脉超声
    • 阳性:静脉瓣反流时长>0.5秒或血栓形成 → 支持静脉性水肿。
    • 阴性:需排除淋巴水肿或低蛋白血症。
  2. D-二聚体
    • 0.5 mg/L → 提示血栓形成,需结合影像学确认。

  3. 心脏超声
    • 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 → 支持心源性水肿。
  4. 静脉压测量
    • 直立位下肢静脉压>40 mmHg → 确诊毛细血管高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D-二聚体 <0.5 mg/L >0.5 mg/L:提示血栓形成,需紧急排查DVT(敏感性>95%)
BNP <100 pg/mL >100 pg/mL:提示心功能不全,NT-proBNP>300 pg/mL 支持心源性水肿
白蛋白 35-55 g/L <30 g/L:低蛋白血症可能掩盖毛细血管高压,需结合病因分析
肌酐/eGFR eGFR≥90 mL/min eGFR<60 mL/min:提示容量超负荷,需评估肾源性因素
肝功能 ALT<40 U/L 白蛋白降低伴ALT升高→需排除肝源性水肿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静脉压测量联合病因证据(心衰/DVT/容量超负荷)。
  • 关键辅助检查:超声多普勒(静脉结构)+ D-二聚体(血栓筛查)+ BNP(心功能评估)。
  • 实验室解读重点
    • D-二聚体升高需立即影像学排查血栓;
    • BNP异常提示心源性主导;
    • 低白蛋白需鉴别混合型水肿。

参考文献

  • ACC/AHA《心力衰竭诊断与管理指南》(2022)
  • ESC《急性深静脉血栓诊断指南》(2021)
  • 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