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婴儿期皮肤病Unspecified Dermatoses of infancy

更新时间:2025-06-19 04:39:37
编码EH40.Z

关键词

索引词Dermatoses of infancy、未特指的婴儿期皮肤病、婴儿期皮肤病
缩写WZETQPFZ
别名未特指的婴儿皮肤病、婴儿未特指皮疹、未分类婴儿期皮肤病、婴儿未明原因皮肤病变

未特指的婴儿期皮肤病 (EH40.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核心表现
      • 年龄≤2岁的婴幼儿出现持续≥2周的皮肤病变
      • 至少包含以下3项主要体征中的2项:

        ① 多形性皮疹(红斑/丘疹/渗出/结痂并存)
        ② 瘙痒引发的烦躁/睡眠障碍(需排除其他病因)
        ③ 典型分布(面颊、肢体伸侧或尿布区)

    • 排除性诊断
      • 不符合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特定皮肤病的诊断标准
  2.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
    • 环境诱因:明确接触刺激物(洗涤剂/尿液浸泡/化纤衣物)
    • 实验室支持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5%
      • 血清总IgE > 15 IU/mL(1岁以下)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① 临床核心表现
      ②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2项可加强诊断可靠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史采集] A --> C[体格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家族过敏史) B --> B2(环境暴露史) B --> B3(喂养史) C --> C1(皮疹形态评估) C --> C2(分布区域绘图) C --> C3(瘙痒程度量表) D --> D1(皮肤拭子培养) D --> D2(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 D --> D3(血清总IgE) D --> D4(过敏原sIgE) D --> D5(皮肤活检→排除其他)

判断逻辑

  1. 病史采集
    • 阳性家族史支持特应质背景
    • 尿布/洗护用品更换史提示接触性病因
  2. 皮疹评估
    • 渗出性结痂提示急性炎症
    • 干燥脱屑指向慢性过程
  3. 实验室层级
    • 首选皮肤拭子培养(排除感染)
    • 嗜酸细胞增高时加做sIgE
    • 仅形态不典型或治疗无效时行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皮肤微生物培养

    • 金葡菌阳性 → 提示继发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 马拉色菌阳性 → 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
  2. 血常规

    • 嗜酸细胞 >5% → 支持过敏/寄生虫病因
    • 中性粒细胞升高 + CRP >10mg/L → 提示细菌感染
  3. 免疫学检测

    • 总IgE > 年龄参考值上限 → 反映特应性体质
    • 牛奶/鸡蛋sIgE阳性 → 建议饮食回避试验
  4. 皮肤活检

    • 海绵水肿 + 淋巴细胞浸润 → 符合湿疹样改变
    • 角化不全 + Munro微脓肿 → 需排除银屑病

四、诊断流程图解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病例] --> A{年龄≤2岁?} A -- 否 --> E[排除诊断] A -- 是 --> B{核心表现≥2项?} B -- 否 --> E B -- 是 --> C{排除特定皮肤病?} C -- 否 --> E C -- 是 --> D[EH40.Z确诊] D --> F[启动基础治疗] F --> G{2周无效?} G -- 是 --> H[升级实验室检查] G -- 否 --> I[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版》EH40.Z条目
  2.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3修订版)
  3. Eichenfield LF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4;90(1):1-18
  4. Spergel JM. 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 2025;45(2):231-245

注:所有诊断需在儿科医生监督下进行,实验室阈值随检测方法及年龄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