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瘢痕疙瘩Other specified Keloid
编码EE60.0Y
关键词
索引词Keloid、其他特指的瘢痕疙瘩
缩写OTSC、其他特指瘢痕
别名特殊类型瘢痕疙瘩、特定瘢痕疙瘩、特别指出的瘢痕疙瘩
其他特指的瘢痕疙瘩(EE60.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活检显示真皮层大量紊乱排列的胶原纤维束,伴血管增生及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90%病例)。
- 免疫组化证实TGF-β、I/III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倍正常值)。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
- 典型体征:
- 持续性超出原伤口边界的硬结性隆起(持续>6个月)。
- 特征性红紫色外观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70%病例)。
- 特异性表现:
- 特定部位病变(如关节区活动受限/耳垂蟹足样生长)。
- 激素相关快速进展(如孕期体积增大>30%)。
- 典型体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体征 + 影像学特征(超声低回声/MRI T2高信号)。
- 排除增生性瘢痕(EE60.1)及瘢痕疙瘩样手术瘢痕(EL50.0)。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瘢痕疙瘩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体征评分:硬度/颜色/浸润范围] B --> B2[功能障碍评估:关节活动度] C --> C1[高频超声:低回声区厚度>4mm] C --> C2[MRI:T2加权高信号+强化] D --> D1[组织活检:HE染色] D --> D2[免疫组化:TGF-β/CD34]
判断逻辑:
- 超声:低回声区厚度>4mm且边界浸润提示活跃增生(敏感度85%)
- MRI:T2高信号反映水肿/炎症,强化提示血管增生(特异度92%)
- 免疫组化:TGF-β阳性率>80%支持胶原代谢失衡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组织病理学:
- 胶原束紊乱:确诊瘢痕疙瘩的核心依据,需立即干预。
- 微血管密度>20/HPF:提示活跃期,首选皮质类固醇注射。
-
免疫组化:
- TGF-β表达+++:预示复发风险高,需联合放疗。
- MMP-1/TIMP-1比值<0.5:表明胶原降解障碍,建议压力治疗。
-
血清标志物(研究性):
- IL-6>15 pg/mL:反映系统炎症,需监测关节并发症。
- TGF-β1>40 ng/mL:提示全身成纤维细胞活化,禁忌手术切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胶原结构紊乱+TGF-β高表达)。
- 辅助检查优先超声/MRI评估活动性,避免盲目活检高风险部位。
- 实验室异常指导分层治疗:微血管增生→抗血管治疗;胶原降解障碍→物理治疗。
参考文献:
- 《中国瘢痕疙瘩诊疗指南(2023版)》
- J Am Acad Dermatol. 2022;86(1):S0190-9622(21)02825-3
- Br J Dermatol. 2021;184(3):4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