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激红斑Erythema ab igne

更新时间:2025-06-19 06:23:47
编码EJ10

关键词

索引词Erythema ab igne、火激红斑
别名火激皮炎、dermatitisabigne

火激红斑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皮损表现
      • 持续性网状或鱼鳞状红斑,边界清晰,伴进行性色素沉着(棕褐色至深褐色)。
      • 皮损分布与热暴露区域完全一致(如下肢、下背部)。
    • 明确热暴露史
      • 长期(≥4周)反复接触非灼伤性热源(如热水袋、电热毯、烤火设备)。
  2.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皮肤镜特征
      • 褐色背景伴网状白色条纹(表皮萎缩)和分支状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80%)。
    • 组织病理学特征(非必需):
      •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含铁血黄素沉积、基底细胞层色素增加(阳性率>90%)。
    • 症状关联
      • 轻度瘙痒或灼热感(发生率20%-40%),停止热暴露后症状改善。
  3.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两项"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皮损不典型,需满足一项"必须条件" + 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火激红斑评估] --> B[核心检查] A --> C[鉴别检查] B --> B1(病史采集:热暴露史) B --> B2(体格检查:皮损形态评估) C --> C1(皮肤镜检查) C --> C2(组织病理活检) C --> C3(影像学排除:下肢静脉超声)

  2.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阳性:网状白色条纹(对应表皮萎缩) + 红褐色斑点(含铁血黄素) → 支持火激红斑诊断。
      • 阴性:需排除大理石样皮肤或早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
    • 组织病理活检
      • 仅用于不典型皮损:发现真皮血管扩张和色素失禁可确诊,无特异性改变则需重新评估暴露史。
    • 影像学检查
      • 下肢静脉超声:用于排除静脉淤滞性皮炎(表现为水肿+色素沉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无常规实验室检测

    • 本病属物理性损伤,血常规/生化指标无特异性改变。
  2. 皮肤镜异常意义

    • 网状白色条纹:提示表皮萎缩,需警惕长期损伤导致的角质层屏障破坏。
    • 分支状毛细血管扩张:反映真皮微血管永久性结构改变,提示慢性化。
  3. 组织病理学异常意义

    • 含铁血黄素沉积:表明反复微血管渗血,需评估是否合并静脉功能不全。
    • 基底细胞层色素增加:预示色素沉着可能持续>6个月,建议早期干预。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典型皮损 + 热暴露史,避免过度依赖活检。
  • 辅助检查:皮肤镜为首选无创工具,病理活检仅用于疑难病例。
  • 实验室意义:无血清学指标,皮肤镜/病理异常需关联临床表现解读。
  • 关键处理:立即终止热暴露,色素沉着通常需3-12个月自然消退。

参考文献

  •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Erythema Ab Igne: A Diagnostic Challenge" (2021)
  • WHO《物理性皮肤损伤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