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性别不一致Unspecified Gender incongruence
编码HA6Z
关键词
索引词Gender incongruence、未特指的性别不一致、跨性别、性别焦虑(已弃用)、性别认知障碍、性别认同障碍
缩写UTGID、未特指性别不一致
别名未特指性别认同困惑、未特指性别认同异常、未特指性别认同失调、未特指性别认同不适、Unspecified-Gender-Dysphoria
未特指的性别不一致(HA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持续性经验性别不一致:
- 个体明确报告经验性别(felt gender)与出生指定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且持续的不一致(≥6个月)。
- 需经两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如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独立评估确认。
- 持续性经验性别不一致: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临床显著痛苦或功能障碍:
- 性别不一致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显著损害(如回避社交、职业受限)。
- 排除其他诊断:
- 不符合"童年期性别不一致"(HA60)或"青春期/成年期性别不一致"(HA61)的具体诊断标准。
- 排除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可能影响现实判断的精神疾病。
- 临床显著痛苦或功能障碍:
-
支持条件(加强诊断证据):
- 性别确认需求(≥1项):
- 持续表达希望获得性别肯定激素治疗(GAHT)的意愿
- 明确寻求性别肯定手术(GAS)的医疗咨询
- 长期采用与经验性别相符的社会角色表达(如服饰/称谓)
- 身体不适感:
- 对指定性别相关的第一/第二性征产生临床显著不适(如束胸/假体使用行为)
- 性别确认需求(≥1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心理行为评估} A --> C{医学排查} B --> B1[结构化临床访谈] B --> B2[标准化量表] C --> C1[内分泌筛查] C --> C2[遗传学检测]
B1 --> D[诊断确认] B2 --> D C1 --> E[排除DSD] C2 --> E E --> D
-
心理行为评估:
- 结构化临床访谈(如CIDI):
- 判断逻辑:系统评估性别认同发展史、社会适应及痛苦程度,访谈需覆盖≥6个月时间维度
- 标准化量表:
- GIDYQ-AA(性别认同/表达问卷):总分<3.0支持诊断
- UGDS(性别烦躁量表):T分>60提示显著不适
- 结构化临床访谈(如CIDI):
-
医学排查检查:
- 内分泌筛查:
- 判断逻辑:基础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检测,用于排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DSD(性发育差异)
- 遗传学检测:
- 判断逻辑: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46,XY),异常结果需转诊遗传专科
- 内分泌筛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内分泌检查:
- 睾酮异常升高(女性指定性别者>50 ng/dL):
- 意义:提示雄激素分泌异常,需排查PCOS或CAH
- 处理:转内分泌科完善ACTH刺激试验
- 雌二醇异常降低(男性指定性别者<10 pg/mL):
- 意义:可能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
- 处理:加测LH/FSH、垂体MRI
- 睾酮异常升高(女性指定性别者>50 ng/dL):
-
遗传学检查:
- 染色体核型异常(如45,X/46,XY):
- 意义:确诊性发育差异(DSD),需重新评估诊断分类
- 处理:多学科团队(内分泌、遗传、泌尿)会诊
- 染色体核型异常(如45,X/46,XY):
-
心理评估量表:
- GIDYQ-AA总分<2.5:
- 意义:强烈支持性别不一致诊断
- 处理:结合临床访谈确认诊断
- UGDS T分>70:
- 意义:提示严重身体不适感,需优先心理干预
- GIDYQ-AA总分<2.5: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持续性经验性别不一致+功能损害的双重确认,需排除特定亚类及精神共病
- 辅助检查重点:心理评估为主轴,医学检查仅用于排除鉴别诊断
- 实验室意义:异常结果多指向鉴别诊断(如DSD),而非直接确认性别不一致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指南(WHO, 2022)
- WPATH《跨性别健康护理标准》第8版(2022)
- 《国际跨性别健康杂志》临床评估共识(2023)
- Endocrine Society《性别肯定治疗临床指南》(201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