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 metastasis in lymph nod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7:12
编码2D6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 metastasis in lymph nodes、未特指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未特指的、淋巴管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腺转移
缩写LN-metastatic-cancer、Lymph-node-metastasis
别名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

未特指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ICD-11: 2D6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发现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确定其组织来源(如CK7、CK20、TTF-1等标志物表达模式)。

必须条件(核心条件)

  1. 病理学证据
    • 淋巴结穿刺或切除活检证实存在转移性癌细胞(非淋巴瘤细胞)。
  2. 转移性特征
    • 癌细胞形态与原发灶一致(如腺癌、鳞癌等)。
    • 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源性标记物阳性(如EMA、BerEP4)。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1. 临床表现
    •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质硬、固定、融合)。
    • 全身症状:6个月内体重下降>5%、持续低热(>37.5℃)、乏力。
  2. 影像学证据
    • CT/PET-CT显示淋巴结肿大(短径≥1cm)且代谢增高(SUVmax>2.5)。
  3. 原发肿瘤线索
    • 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如乳腺癌、肺癌)。
    • 肿瘤标志物升高(如CEA>5 ng/mL、CA19-9>37 U/mL)。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病理未明确原发灶,需满足:
    • ≥2项支持条件 + 影像学/实验室高度怀疑转移。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定位检查] A --> D[确诊检查] B --> B1[体格检查] B --> B2[血液常规] B --> B3[炎症指标] C --> C1[超声] C --> C2[CT/MRI] C --> C3[PET-CT] D --> D1[淋巴结活检] D --> D2[免疫组化] D --> D3[分子检测]

判断逻辑

  1. 初筛检查
    • 体格检查:触诊淋巴结(质硬/固定者恶性风险↑)。
    • 血常规:贫血(Hb<120 g/L)提示慢性消耗。
    • 炎症指标:CRP>10 mg/L或ESR>20 mm/h支持肿瘤活动。
  2. 定位检查
    • 超声:淋巴结短径≥1cm、皮质增厚、血流丰富(RI>0.8)提示恶性。
    • CT/MRI:融合成团、环形强化的淋巴结(敏感性80%)。
    • PET-CT:SUVmax>2.5的淋巴结需活检(特异性70%)。
  3. 确诊检查
    • 活检:穿刺/切除获取组织(浅表首选超声引导)。
    • 免疫组化:CK+(上皮来源)、CD45-(排除淋巴瘤)。
    • 分子检测:EGFR/ALK检测指导靶向治疗(腺癌适用)。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Hb) 男性>130 g/L
女性>120 g/L
<120 g/L:肿瘤慢性消耗或骨髓转移 补充铁剂/EPO,排查骨髓侵犯
CRP <5 mg/L >10 mg/L: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 抗感染治疗,监测肿瘤负荷
ESR 男性<15 mm/h
女性<20 mm/h
>40 mm/h:高肿瘤活性或感染 联合影像学评估
CEA <5 ng/mL >10 ng/mL:提示消化道/肺癌转移 原发灶筛查(胃肠镜/胸部CT)
CA19-9 <37 U/mL >100 U/mL:胰腺/胆管癌转移可能 MRCP/ERCP检查
LDH 120-250 U/L >500 U/L:高肿瘤负荷或组织坏死 紧急影像学评估

总结

  • 诊断核心:病理活检是金标准,免疫组化明确来源。
  • 检查逻辑:从无创初筛(体格+血液)到定位影像(CT/PET-CT),最终通过活检确诊。
  • 实验室预警
    • CEA/CA19-9显著升高需优先排查消化道原发灶。
    • Hb+CRP+ESR联合异常提示高肿瘤负荷或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WHO《ICD-11肿瘤分类指南》、NCCN指南(淋巴结转移瘤部分)、《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