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Unspecified Benign neoplasm of eye or ocular adnexa

更新时间:2025-06-18 18:46:23
编码2F36.Z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neoplasm of eye or ocular adnexa、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结膜良性肿瘤、良性结膜肿瘤、结膜黑素细胞痣、结膜乳头状瘤、泪阜良性肿瘤
缩写眼良性肿瘤、眼附属器良性肿瘤
别名眼睛良性肿瘤、眼周良性肿瘤、非特指眼良性肿瘤、未指定眼良性肿瘤、Benign-tumor-of-ey-or-its-accessory-structures-NOS

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确诊
      • 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良性肿瘤特征(细胞分化良好、核分裂象稀少、无间变或浸润性生长)。
      • 免疫组化标记符合良性肿瘤特征(如CK7+/CK20-提示泪腺起源良性肿瘤,S-100阳性提示神经鞘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缓慢进展的无痛性肿块(眼睑/结膜隆起或眼眶占位)。
      • 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或遮挡视轴)、复视(影响眼外肌功能)。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边界清晰、无骨质破坏的占位性病变(囊性/实性)。
      • 超声检查显示均质回声伴完整包膜(实质性肿瘤)或无回声区(囊性病变)。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病理学确诊条件(金标准)。
    • 未行活检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病程>6个月且肿块生长缓慢(年增长率<20%)。
      • 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界清晰、无浸润征象。
      • 无全身恶性肿瘤病史或转移证据。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眼眶CT(骨窗+软组织窗)
    │ └─评估钙化灶、骨质改变
    ├─眼眶MRI(平扫+增强)
    │ └─区分囊性/实性病变,评估视神经受压
    └─超声检查(B超+彩色多普勒)
    └─判断血流信号,鉴别血管瘤与其他肿瘤

  2. 病理学检查树

    ┌─常规HE染色
    │ └─观察细胞形态与排列方式
    ├─特殊染色(PAS、Masson)
    │ └─鉴别黏液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检测
    └─确定组织起源(如EMA标记泪腺上皮肿瘤)

  3. 判断逻辑

    • CT/MRI优先原则:所有疑似眼眶肿瘤均应行影像学检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优。
    • 超声辅助定位:浅表肿瘤首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 病理分型串联:HE染色初步分类后,需通过免疫组化明确亚型(如神经纤维瘤需S-100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正常(WBC 4-10×10⁹/L):排除感染性病变。
    • CRP<5 mg/L:提示非炎症性占位。
  2. 免疫组化指标

    • Ki-67指数<5%:支持良性诊断(恶性肿瘤通常>20%)。
    • CD34阳性:提示血管源性肿瘤(如血管瘤)。
  3. 分子检测

    • BRAF V600E突变阴性:排除恶性黑色素瘤(需结合临床)。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强调完整切除后标本评估。
  • 影像学特征需重点关注肿瘤边界、生长速度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 实验室指标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如炎症指标排除感染),免疫组化是分型的关键。

参考文献

  • WHO《眼科肿瘤分类(第5版)》
  • 《中国眼眶肿瘤诊疗指南(2023版)》
  • Robbins《病理学基础》(第10版)眼眶肿瘤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