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的良性非间叶性肿瘤Unspecified Benign neoplasms except of mesenchymal origin
编码2F3Z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neoplasms except of mesenchymal origin、未特指部位的良性非间叶性肿瘤、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 [possible translation]、benign tumour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未特指部位的管状绒毛状腺瘤、未特指部位的息肉样腺瘤、未特指部位的乳头状瘤、未特指部位的乳头状腺瘤、未特指部位的脂肪腺瘤、未特指部位的纤维血管瘤、未特指部位的子宫内膜样囊腺瘤、未特指部位的子宫内膜样腺瘤、未特指部位的囊瘤、未特指部位的囊腺瘤、未特指部位的透明细胞腺纤维瘤、未特指部位的良性中肾瘤、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赘生物、未特指部位的良性上皮瘤、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胚胎瘤、未特指部位的腺肌瘤、未特指部位的腺瘤、未特指部位的化生性腺瘤
缩写BNTT、Benign-Non-mesenchymal-Tumor
别名未定位良性非间叶性肿瘤、良性非间叶组织瘤、非间叶性良性肿物
未特指部位的良性非间叶性肿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显示典型良性非间叶性肿瘤特征:细胞形态成熟、无核异型性、核分裂象<2/10HPF、包膜完整。
- 免疫组化检测符合特定组织起源(如CK阳性提示上皮源性,S-100阳性提示神经源性)。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生长速度≤0.5cm/年(通过影像学随访确认)。
- 无区域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征象。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CT/MRI显示边界清晰、内部结构均匀的孤立性病灶(直径≥1cm)。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必须条件中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 支持条件中的至少一项临床表现或影像学特征。
- 确诊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B --> B1[超声] B --> B2[增强CT] B --> B3[多参数MRI] A --> D[病理学检查] D --> D1[穿刺活检] D --> D2[术中冰冻切片] C --> C1[甲状腺功能] C --> C2[肿瘤标志物] -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若显示无血流信号(RI<0.7)且后方回声增强,提示囊性病变(如腺瘤囊性变)。
- 增强CT:
- 均匀强化(HU值增加10-30)伴完整包膜,支持良性诊断(敏感性85%)。
-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
- ADC值>1.2×10^-3 mm²/s提示良性病变(特异性92%)。
- 穿刺活检:
- 需获取≥3条组织条,确保含包膜交界区组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超声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甲状腺功能检测:
- FT4/TSH异常:仅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发生率<3%),TSH<0.1mIU/L需警惕高功能腺瘤。
-
肿瘤标志物:
- CEA/CA19-9轻度升高(<2倍正常值):可能与肿瘤局部刺激相关,需排除消化道隐匿性恶性病变。
-
激素水平检测:
- 泌乳素>100ng/mL:提示垂体泌乳素腺瘤可能(需结合鞍区MRI)。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唯一金标准,需重点关注核分裂象和包膜完整性。
- 影像学特征:强调多模态联合评估(超声+CT/MRI),良性特征包括边界清晰、无浸润性生长。
- 实验室价值:常规检查多无特异性,功能性肿瘤需针对性检测(如甲状腺/垂体激素)。
参考文献:
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2020版)
NCCN《软组织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2024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良性肿瘤诊断标准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