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Benign neoplasm of eye or ocular adnexa

更新时间:2025-06-18 18:43:24
编码2F36.Y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neoplasm of eye or ocular adnexa、其他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角膜良性肿瘤、良性角膜肿瘤、角膜皮样瘤、角膜环状皮样瘤、X连锁角膜皮样瘤、视网膜良性肿瘤、良性视网膜肿瘤、视网膜星形细胞瘤、视网膜细胞瘤、视网膜色素上皮腺瘤、视网膜或视网膜色素上皮错构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泪器良性肿瘤、泪腺和泪管良性肿瘤、泪道良性肿瘤 [possible translation]、泪道良性肿瘤、泪腺或泪道多形性腺瘤、泪腺或泪道反应性淋巴增生、泪腺或泪道嗜酸细胞腺瘤、泪腺良性肿瘤、泪囊良性肿瘤、鼻泪管良性肿瘤、眼眶良性肿瘤、眼眶平滑肌瘤、眼眶脂肪瘤、眼眶神经纤维瘤、眼眶结缔组织良性肿瘤、眼外肌良性肿瘤、眼眶周围神经良性肿瘤、眼球后组织良性肿瘤、球后组织良性肿瘤、眼睑良性皮肤肿瘤或囊肿、眼睑乳头状瘤、眼睑结缔组织良性肿瘤
缩写GX
别名眼良性肿瘤、眼部良性肿瘤、眼附属器良性肿瘤、眼睑良性肿瘤、结膜良性肿瘤、泪腺混合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

其他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
      • 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经HE染色证实为良性肿瘤特征(细胞分化良好、无核分裂象、无血管/神经侵犯)。
      •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肿瘤类型相符的标志物表达(如泪腺多形性腺瘤需S-100、CK7阳性)。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渐进性视力下降(≥0.5 logMAR)伴眼球突出(Hertel突眼计测量≥3 mm差异)。
      • 可触及眼睑/结膜肿块(直径≥5 mm),质地硬韧,无触痛。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波显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的占位(准确率85%-90%)。
      • MRI 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特异性90%-95%)。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方可确诊。
    • 若未行活检,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视力下降+可触及肿块)。
      • 两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均符合良性特征。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 影像学检查 │
    ├───┬─────────┤
    │ 一级检查 │
    │ ・眼部超声 │
    │ ・眼眶X线 │
    ├───┼─────────┤
    │ 二级检查 │
    │ ・眼眶CT(平扫+增强)│
    │ ・眼眶MRI(T1/T2+增强)│
    └───┴─────────┘

    • 判断逻辑
      • 超声作为初筛,发现>5 mm占位需升级至CT/MRI评估浸润范围。
      •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鉴别血管瘤(流空效应)与神经鞘瘤(靶征)。
  2. 功能评估检查

    • 视野检查:Humphrey 30-2程序检测视野缺损(敏感度70%)。
    • 眼球运动测试:Hess屏评估复视与眼外肌受限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免疫组化指标

    • S-100阳性:支持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
    • CK7/CK20阳性:提示上皮源性肿瘤(如泪腺多形性腺瘤)。
    • HMB-45阴性:排除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95%)。
  2. 分子检测

    • PLAG1基因重排:见于泪腺多形性腺瘤(敏感度80%)。
    • NF2基因突变:提示神经鞘瘤可能(特异性70%)。
  3. 炎症标志物

    • IL-6升高(>10 pg/mL):提示肿瘤相关炎症反应(需排除感染)。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核心诊断路径
    • 临床表现(视力障碍+占位效应)→ 影像学定位 → 病理确诊。
  2. 鉴别要点
    • 与恶性肿瘤鉴别:增强MRI显示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CT值>100 HU)。
    • 与炎性假瘤鉴别:糖皮质激素试验治疗无效(敏感度<20%)。

参考文献

  • 《WHO眼肿瘤分类(第5版)》
  •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肿瘤诊疗指南》
  • 欧洲眼科肿瘤协作组(EORTC)影像学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