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反社会品行障碍,青少年起病Other specified Conduct-dissocial disorder, adolescent onset

更新时间:2025-06-18 15:59:46
编码6C91.1Y

关键词

索引词Conduct-dissocial disorder, adolescent onset、其他特指的反社会品行障碍,青少年起病
缩写ASPD、青少年起病反社会品行障碍
别名青少年反社会行为问题、早发性反社会人格障碍、少年期反社会行为异常

其他特指的反社会品行障碍,青少年起病(6C91.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行为学标准
      • 10岁后起病的持续性(≥6个月)反社会行为模式,至少包含以下2类行为:
        ▢ 攻击性行为(如暴力、虐待动物)
        ▢ 财产破坏(故意损毁他人财物)
        ▢ 欺骗/盗窃(反复撒谎或窃取物品)
        ▢ 严重规则违反(频繁逃学、夜不归宿)
    • 排除性标准
      • 排除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器质性疾病直接导致的行为异常。
  2. 支持条件(临床关联证据)

    • 神经心理学特征
      • 执行功能缺陷(冲动控制、计划能力受损)
      • 情绪识别障碍(通过面部表情识别测试验证)
    • 社会环境特征
      • 家庭功能失调(父母教养方式粗暴/忽视)
      • 同伴群体不良影响(加入反社会团体)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1项神经心理或社会环境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1. 心理评估检查树

    └─行为评估
    ├─儿童行为量表(CBCL):外化行为T分≥70为异常
    ├─优势与困难问卷(SDQ):品行问题维度≥5分
    └─道德推理测试(如SROM):低于年龄预期水平2个标准差
    └─神经认知评估
    ├─Stroop色词测验:错误率>15%提示抑制控制缺陷
    └─爱荷华博弈任务:高风险选项选择率>60%提示决策异常

  2. 判断逻辑

    • CBCL外化行为高分:需结合临床观察排除情境性行为反应
    • 道德推理测试低分:需与智力水平进行协方差分析(排除认知发育迟滞)
    • 神经认知异常:需连续3次测试结果一致方可确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神经影像学

    • 前额叶皮层低激活(fMRI任务态):提示行为抑制功能受损,但需注意青春期正常脑发育的个体差异
    • 杏仁核-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相关
  2. 神经生化检测

    • 血小板MAO活性降低:与冲动攻击性相关(参考值<6.5 nmol/10^8血小板/小时)
    • 唾液皮质醇昼夜节律平坦:提示HPA轴调节异常(晨间值<4.5 nmol/L)
  3. 遗传检测

    • MAOA-L型基因型:与环境虐待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但不可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四、诊断警示

  • 避免仅凭单次心理评估结果确诊,需至少3个月纵向行为观察
  • 神经生物学指标仅具群体统计学意义,不可用于个体诊断
  • 需定期评估共病风险(特别注意物质使用障碍和抑郁障碍)

参考文献

  1. ICD-11临床诊断指南(WHO, 2022)
  2. 《反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研究》(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1)
  3. DSM-5儿童青少年诊断应用手册(APA,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