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腿创伤性切断Unspecified Traumatic amputation of lower leg
编码NC98.Z
关键词
索引词Traumatic amputation of lower leg、未特指的小腿创伤性切断、小腿创伤性切断、小腿撕脱伤
缩写小腿创伤切断、小腿外伤性截肢、小腿创伤性离断
别名小腿意外切断、小腿事故性切断、小腿创伤性分离、小腿非医源性切断、小腿突发性切断
未特指的小腿创伤性切断(ICD-11编码:NC98.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直接证据:
通过目视或影像学检查确认小腿(膝关节以下至踝关节以上)存在完全性或部分性组织离断。 - 创伤机制明确:
需存在明确的高能量创伤史(如交通事故、机械挤压、爆炸伤等)。
- 临床直接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开放性伤口伴组织缺损:
可见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物理性分离。 - 功能障碍:
患肢自主运动能力完全丧失(100%病例)。 - 急性循环障碍体征:
远端肢体皮温降低(≤32℃)、苍白或发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50%-60%)。
- 开放性伤口伴组织缺损: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失血性休克表现(20%-30%):
- 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
- 神经损伤体征(60%-70%):
- 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胫神经损伤致足底感觉缺失。
- 影像学证实(100%):
- X线/CT显示骨折端移位或骨碎片。
- 失血性休克表现(20%-30%):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紧急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神经血管评估] A --> E[实验室监测]
B --> B1(生命体征监测) B --> B2(出血量估算) B --> B3(休克指数计算)
C --> C1(X线平片) C --> C2(CT扫描) C --> C3(血管造影)
D --> D1(多普勒超声) D --> D2(神经电生理检查) D --> D3(皮温监测)
E --> E1(血常规) E --> E2(凝血功能) E --> E3(感染标志物)
判断逻辑:
- X线/CT:
- 骨折类型判断:粉碎性骨折提示高能量损伤,需紧急手术固定。
- 异物定位:金属碎片>2mm需手术取出。
- 多普勒超声:
- 动脉血流信号消失→立即血管探查手术。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40m/s→提示轴索损伤,预后不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 | 130-175 g/L | <100 g/L:提示失血>1000ml,需紧急输血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提示感染或组织坏死 |
C反应蛋白 | <5 mg/L | >50 mg/L:需排查气性坏疽或脓毒症 |
凝血酶原时间 | 11-13.5秒 | >15秒: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 |
肌酸激酶 | 40-200 U/L | >1000 U/L:提示肌肉广泛坏死,需清创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无菌 | 检出产气荚膜杆菌:立即行高压氧治疗+扩大清创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创伤史+开放性离断伤+影像学证据。
- 紧急处理优先级:止血>循环支持>感染防控>功能重建。
- 实验室预警指标:血红蛋白<100g/L、CRP>50mg/L、CK>1000U/L需立即干预。
参考文献:
- WHO《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分类指南》(ICD-11)
-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手册》(第10版)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肢体离断伤救治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