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其他趾的劳损或扭伤Unspecified Strain or sprain of other toe
编码ND14.8Z
关键词
索引词Strain or sprain of other toe、未特指的其他趾的劳损或扭伤、其他趾的劳损或扭伤、趾间关节扭伤、趾掌指间关节扭伤、趾骨扭伤、趾骨劳损
缩写ND14-8Z
别名足趾劳损、足趾扭伤
未特指的其他趾的劳损或扭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ICD-11编码:ND14.8Z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认软组织损伤:
MRI显示足趾韧带/肌腱的部分或完全撕裂(敏感性80%-90%),且排除骨折或脱位。
- 影像学确认软组织损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明确外伤史:
急性损伤:足趾受直接撞击、过度背屈或扭转(如跌倒、重物砸伤)。
慢性劳损:长期重复性应力(如穿高跟鞋行走、芭蕾舞动作)。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负重时疼痛加剧(发生率>80%)
- 局部肿胀伴瘀斑(发生率70%-90%)
- 趾间关节活动受限(主动屈伸角度减少≥30%)
- 体征阳性:
- 特定压痛点(如侧副韧带附着处)
- 应力试验阳性(被动外展/内收引发剧痛)
- 明确外伤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超声检查:
韧带增厚>3mm或连续性中断(敏感性60%-80%)。 - 慢性损伤标志:
持续疼痛>6周,且X线排除骨性病变。 - 高风险因素:
- 穿着不合脚鞋具(尤其前掌狭窄的鞋)
- 既往足趾损伤史(复发率增高40%)
- 超声检查: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临床评估] --> B{疑似其他趾劳损/扭伤} B --> C[初步检查] C --> C1(病史采集:外伤机制/疼痛模式) C --> C2(体格检查:触诊压痛点/关节活动度) B --> D[影像学阶梯检查] D --> D1[X线平片] D1 --> D11(排除骨折/脱位) D1 --> D12(阴性则进入下一阶段) D --> D2[超声检查] D2 --> D21(评估韧带连续性) D2 --> D22(发现部分撕裂→支持诊断) D --> D3[MRI] D3 --> D31(金标准:显示韧带全层撕裂/肌腱损伤) D3 --> D32(明确损伤分级)
判断逻辑详解:
-
X线平片:
- 阴性意义:排除骨折/脱位,确诊需结合临床。
- 阳性意义:发现骨折则重新分类(如ND13骨折类目)。
-
超声检查:
- 韧带损伤判断:
- 正常韧带:均匀高回声带状结构
- I级损伤:局部低回声水肿(纤维微断裂)
- II级损伤:部分纤维连续性中断
- 局限性:操作者依赖性高,对深部结构分辨率不足
- 韧带损伤判断:
-
MRI检查:
- T2加权像高信号:韧带水肿/出血(急性期)
- 韧带不连续:完全断裂(III级损伤)
- 关节囊评估:积液厚度>3mm提示关节囊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注:单纯软组织损伤通常无需实验室检查,但合并感染或全身症状时需评估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常规 |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提示可能感染 | 排查开放性伤口感染 |
- 中性粒细胞比例 | 40%-75% | >85%伴发热需警惕化脓性关节炎 | 关节穿刺培养 |
炎症标志物 | |||
- CRP | <5 mg/L | >20 mg/L提示显著炎症 | 评估是否需抗炎治疗 |
- ESR | <20 mm/h | >40 mm/h需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 查RF/抗CCP抗体 |
关节液分析 | (仅适用于肿胀伴发热病例) | ||
- 白细胞计数 | <200/μL | >2000/μL提示感染性关节炎 | 立即抗生素治疗+外科会诊 |
- 葡萄糖 | ≈血糖水平 | 降低>50%支持感染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急性外伤史 + 典型三联征 → 初步临床诊断
- X线排除骨折 → 支持诊断
- MRI显示韧带损伤 → 确诊并分级
- 鉴别重点:
- 需排除:趾骨骨折(ND13)、痛风性关节炎、感染性腱鞘炎
- 特殊人群:
- 糖尿病患者:需排查Charcot关节病
- 运动员:动态超声评估韧带松弛度
参考文献:
- 《默沙东诊疗手册》(第20版)"足踝软组织损伤"章节
- UpToDate临床顾问:"Toe and forefoot injuries in adults"
- AAOS(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足踝损伤诊疗指南》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