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趾开放性伤口Unspecified Open wound of toe
编码ND12.6Z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toe、未特指的趾开放性伤口、趾开放性伤口
缩写未特指趾开放性伤口、趾开放性伤、足趾开放伤
别名脚趾开放性伤口、趾部开放性外伤、足趾开放性创伤、脚趾开放性创伤、趾开放性创口、未特指趾开放伤、未特指趾部开放伤、未明确趾部开放伤、未指明趾部开放伤
未特指的趾开放性伤口 (ICD-11: ND12.6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检查确认开放性伤口:
- 足趾部位可见皮肤及皮下组织破损,伤口与外界相通(≥1 cm²)。
- 伤口深度至少达真皮层,伴或不伴深层组织(肌腱/骨)暴露。
- 临床检查确认开放性伤口: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创伤史:明确的外伤事件(如切割、撞击、穿刺)。
- 伤口特征:
- 边缘不规则,无明确解剖层次(区别于手术切口)。
- 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渗液(非脓性)。
- 功能障碍:患趾主动屈伸活动受限≥50%。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疼痛评分:VAS疼痛量表≥4分(0-10分)。
- 感染风险标志:
- 伤口污染(泥土/异物残留)或延迟处理(>6小时)。
- 局部红肿范围超过伤口边缘2 cm。
- 全身反应:体温≥37.8℃或CRP>10 mg/L(提示早期感染)。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伤口评估] --> B[基础检查]
A --> C[并发症筛查]
B --> B1(伤口测量:长/宽/深)
B --> B2(污染程度分级)
B --> B3(神经血管检查)
C --> C1(影像学)
C --> C2(实验室)
C1 --> C11(X线:骨折/异物)
C1 --> C12(超声:肌腱损伤)
C2 --> C21(血常规:感染指标)
C2 --> C22(分泌物培养)
判断逻辑:
- 伤口测量:
- 深度>0.5 cm需探查肌腱/骨损伤。
- 面积>2 cm²优先考虑缝合。
- X线检查:
- 适应证:暴力损伤史、负重痛、畸形。
- 阳性标准:骨皮质不连续或高密度异物影。
- 分泌物培养:
- 启动条件:脓性渗出、全身发热、伤口延迟愈合(>7天)。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提示细菌感染;需结合局部体征排除蜂窝织炎或骨髓炎。 |
中性粒细胞比例 | 40%-75% | >85%:急性感染期标志;若伴发热需紧急清创。 |
CRP | <5 mg/L | >20 mg/L:强烈提示组织感染;每48小时复查监测治疗响应。 |
分泌物培养 | 无菌生长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阳性:需针对性抗生素治疗;革兰阴性菌提示环境污染物。 |
血糖 | 3.9-6.1 mmol/L | >11.1 mmol/L:延迟伤口愈合高危因素;需调控血糖后再行缝合。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创伤史+开放性伤口特征(深度/连通性)。
- 关键辅助:
- X线排除骨折/异物,超声评估软组织损伤。
- 感染高风险者需48小时内复查炎症标志物。
- 实验室重点:
- WBC+CRP动态监测感染进展,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
- 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管控血糖。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WHO《伤口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
- 《急诊医学》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标准
- UpToDate: Open Wound Management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