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踝或足的开放性伤口Unspecified Open wound of ankle or foot

更新时间:2025-06-19 01:41:13
编码ND12.Z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ankle or foot、未特指的踝或足的开放性伤口、踝或足的开放性伤口、踝开放性伤口、足部开放性伤口、足部开放性伤口NOS、足跟开放性伤口
缩写未特指踝或足开放性伤口、踝足开放伤
别名脚踝或脚开放伤、踝关节或足部创口、脚部开放性创伤、踝-足开放性创面

未特指的踝或足的开放性伤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开放性伤口直接观察
      • 踝或足部皮肤全层连续性中断,伴深部组织(脂肪/肌肉/肌腱/骨骼)暴露,创面可见污染或异物残留。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创伤史:明确外伤事件(跌倒/撞击/锐器刺入等)导致组织完整性破坏。
    • 典型创面特征
      • 皮肤缺损边缘不规则,创面深度≥真皮层。
      • 伴活动性出血、组织暴露或可见异物。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功能障碍:负重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步行困难/关节不稳)。
    • 感染征象
      • 创周红肿热痛 + 脓性分泌物(符合≥2项)。
      • 体温>38℃或白细胞计数>12×10⁹/L。
    • 高危因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微小创伤进展为开放伤口。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支持条件"用于评估并发症风险及治疗优先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创面评估] A --> C[感染筛查] A --> D[结构损伤评估] B --> B1(创面深度测量) B --> B2(异物探查) C --> C1(分泌物培养+药敏) C --> C2(血清炎症标志物) D --> D1(X线) D --> D2(超声) D --> D3(CT/MRI)

判断逻辑

  1. 创面评估

    • 创面深度测量:探针检测是否达筋膜/骨骼(深伤口需清创)。
    • 异物探查:超声定位异物位置指导手术清除。
  2. 感染筛查

    • 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如金葡菌/链球菌)指导抗生素选择。
    • CRP/ESR:CRP>50 mg/L或ESR>40 mm/h提示严重感染。
  3. 结构损伤评估

    • X线:首选排除骨折/关节脱位(敏感度>95%)。
    • 超声:实时评估肌腱/韧带撕裂(血流信号消失提示断裂)。
    • CT/MRI:深部组织损伤(如隐匿性骨折/骨髓炎)的确诊工具。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分泌物培养阳性
      • 金葡菌/链球菌→提示需抗生素治疗。
      • 多重耐药菌→需调整抗生素方案。
  2. 炎症标志物

    • 白细胞>12×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
      • 提示细菌感染,需联合创面清创。
    • CRP>100 mg/L
      • 预警深部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
  3. 血糖/HbA1c

    •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 HbA1c>7%
      •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延迟风险增加3倍。
  4.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
      • 活动性出血患者需纠正凝血障碍后再行缝合。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确诊:依赖创伤史 + 开放性创面直接证据。
  2. 检查优先级
    • 首选X线排除骨折 → 分泌物培养评估感染 → 超声/CT评估深部损伤。
  3. 实验室预警
    • CRP/白细胞升高→感染风险;血糖异常→愈合障碍;凝血异常→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
IDSA《皮肤软组织感染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