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踝或足水平未特指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ankle or foot level
编码ND17.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ankle or foot level、位于踝或足水平未特指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位于踝或足水平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踝关节肌肉损伤、足肌肉损伤
缩写ND17-Z
别名踝或足肌肉损伤、踝或足筋膜损伤、踝或足肌腱损伤、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足部软组织损伤
(ND17.Z) 位于踝或足水平未特指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MRI影像学确认:T2加权像显示肌肉/肌腱连续性中断伴水肿信号(敏感性>90%),或筋膜层间积液厚度≥3mm。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症状组合:
- 踝/足部负重活动时疼痛(VAS评分≥4分)
- 局部可触及压痛区(范围≥2cm²)
- 关节活动范围较健侧减少≥15%
- 排除骨折及韧带断裂:
- X线检查无骨质异常
- 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阴性
- 典型症状组合: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急性损伤史:
- 72小时内明确外伤事件(扭伤/撞击)
- 慢性风险因素:
- BMI≥28 或 每周高强度运动≥5次
- 超声动态征象:
- 肌腱滑动异常伴血流信号增加(功率多普勒阳性)
- 急性损伤史: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体格检查:压痛定位/活动度测试)
A --> B2(基础影像学:X线)
B1 --> C{疑似软组织损伤}
B2 --> C
C --> D1[超声检查:浅表肌腱/筋膜]
C --> D2[MRI:深部肌肉/微小损伤]
D1 --> E1(治疗决策)
D2 --> E1
判断逻辑
- X线检查:
- 阴性意义:排除骨折后,软组织肿胀指数(踝周径差≥1.5cm)提示损伤可能性>70%。
- 超声检查:
- 肌腱厚度增加≥20%伴纤维结构紊乱 = 部分撕裂(特异性85%)
- 动态检查见肌腱滑动受限 = 腱周粘连
- MRI检查:
- T2高信号范围>肌腱横截面积50% = 全层撕裂(阳性预测值95%)
- STIR序列筋膜层高信号 = 筋膜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5 mg/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需警惕感染性腱鞘炎
- ESR >20 mm/h:慢性损伤持续超过2周时,提示炎症迁延
- 代谢指标:
- 血尿酸 >420 μmol/L:可能加剧肌腱退变(痛风性腱炎)
- 血清钙 <2.1 mmol/L:影响胶原修复(需补充维生素D)
- 肌肉酶谱:
- CK >200 U/L:提示肌肉组织损伤(特异性60%)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
- 急性损伤:症状+体征+X线阴性 → 超声确诊
- 慢性疼痛:症状持续>4周 → MRI评估损伤程度
- 警示征象:
- 夜间痛/静息痛 → 排查神经卡压或肿瘤
- 发热+CRP骤升 → 紧急排除感染
参考文献:
- AAOS《足踝运动损伤临床指南》(2024)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疗共识(2023)
- 世界卫生组织ICD-11肌肉骨骼疾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