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腘动脉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popliteal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19 03:07:12
编码NC95.0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opliteal artery、未特指的腘动脉损伤、腘动脉损伤、腘动脉损伤NOS
缩写YA-SJ、Popliteal-Artery-Injury-UN
别名腘动脉伤、腘动脉受损、腘动脉创伤

未特指的腘动脉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血管损伤证据
      • 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腘动脉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或血栓性闭塞。
      • 多普勒超声证实腘动脉血流中断(收缩期峰值流速<45 cm/s或完全无血流信号)。
    • 手术探查确认
      • 直接术中发现腘动脉撕裂、横断或血栓形成。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创伤史
      • 膝关节区域直接创伤史(骨折/脱位/穿透伤)或医源性操作史(关节手术/介入治疗)。
    • "6P征"阳性
      • 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皮温低(Poikilothermia)中≥3项阳性。
    • 踝肱指数(ABI)异常
      • ABI≤0.9(正常值1.0-1.3)或患侧较健侧下降>0.15。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任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明确创伤史 + "6P征"中≥3项阳性 + ABI≤0.9。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腘动脉损伤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确诊检查] A --> D[术前评估]

B --> B1[体格检查] B1 --> B11[6P征评估] B1 --> B12[肢体皮温测量] B --> B2[踝肱指数测定] B --> B3[床旁多普勒超声]

C --> C1[CT血管成像 CTA] C --> C2[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C --> C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D --> D1[凝血功能] D --> D2[肾功能] D --> D3[神经功能评估]

判断逻辑:

  1. 初筛检查

    • 6P征评估:>2项阳性提示高风险,需紧急影像学确认。
    • ABI测定:下降>0.15提示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
    • 多普勒超声:收缩期流速<45 cm/s或舒张期反向血流提示闭塞。
  2. 确诊检查

    • CTA:首选,敏感性>95%,血管截断征、造影剂外溢为直接证据。
    • DSA:金标准,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
    • MRA:肾功能不全者替代方案,但金属植入物患者禁用。
  3. 术前评估

    • 凝血功能异常(如INR>1.5)需纠正后手术。
    • 肌酐升高提示造影剂肾病风险,需水化保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提示急性血栓形成,但特异性低。
    • INR延长(>1.5):增加术中大出血风险,需维生素K纠正。
  2. 血常规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输血阈值<70 g/L。
    • 血小板减少(<100×10⁹/L):增加术中止血难度。
  3. 肾功能

    • 肌酐升高(>133 μmol/L):造影剂肾病风险增加,需限制造影剂用量。
  4.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合并感染或严重组织损伤。
  5. 血气分析

    • 乳酸>2.5 mmol/L:提示组织灌注不足,>4.0 mmol/L需紧急血运重建。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血管影像学(CTA/DSA)或手术直视。
  • 初筛重点:创伤史+"6P征"+ABI,异常者需90分钟内完成确诊检查。
  • 实验室预警:血红蛋白、乳酸、肌酐为术前关键风险指标。
  • 截肢风险窗口:缺血>6小时截肢率升高至50%,>8小时达80%。

参考文献
1.《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损伤诊疗指南
2.《欧洲血管外科杂志》2023腘动脉损伤管理共识

  1. EAST实践管理指南(创伤性肢体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