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外眼异物Unspecified Foreign body on external eye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0:41
编码ND70.Z

关键词

索引词Foreign body on external eye、未特指的外眼异物、外眼异物
缩写FB-external-eye
别名眼睛里有东西、眼里进了东西、眼睛异物

未特指的外眼异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在裂隙灯下直接观察到角膜、结膜或眼睑穹窿部存在异物(如金属颗粒、植物纤维等)。
      • 荧光素钠染色显示特征性角膜上皮缺损(如苹果绿着色区域与异物位置吻合)。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突发性眼部异物感(≥95%病例)伴疼痛(刺痛/钝痛)和流泪。
      • 眼睑痉挛导致睁眼困难(60%-75%)。
    • 体征组合
      • 结膜混合性充血(睫状充血+结膜充血)伴球结膜水肿。
      • 角膜铁锈环形成(铁质异物存留超过24小时)。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行裂隙灯检查,需同时满足:
      • 突发异物感+结膜充血+荧光素染色阳性。
      • 存在明确异物暴露史(如砂轮作业、植物修剪)。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症状典型} A --> C{体征明确} B --> |是| D[裂隙灯检查] C --> |是| D D --> E[发现异物] D --> F[未发现异物] E --> G[定位异物并评估损伤] F --> H[荧光素染色] H --> I[显示角膜擦伤] I --> J[复查裂隙灯] F --> K[影像学检查] K --> L{金属异物?} L --> |是| M[X线/CT定位] L --> |否| N[超声生物显微镜]

  1. 检查项目判断逻辑
    • 裂隙灯检查
      • 8倍放大下系统扫描角膜(从中心到周边螺旋式检查),发现反光颗粒需用钴蓝光确认。
      • 深层异物需测量侵入深度(前弹力层/基质层)。
    • 荧光素染色
      • 环形缺损提示旋转性异物(如砂轮颗粒),线状缺损提示玻璃碎屑。
      • 染色阴性但症状持续需排除结膜囊异物(翻转上睑检查)。
    • X线检查
      • 双曝光技术(眼球上下转动)鉴别眶内/眼球内金属异物。
      • 1mm以上铁/铜片可在平片中显影。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微生物培养

    • 结膜拭子培养阳性(化脓性分泌物时):
      •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提示高风险角膜感染(需立即清创+强化抗生素)。
      • 真菌阳性(植物性异物)需延长抗真菌疗程。
  2. 炎症标志物

    • 泪液IL-6>50 pg/mL:提示角膜基质炎症反应活跃(需局部激素干预)。
    • 血清CRP>10 mg/L:提示并发眼内炎或眶蜂窝织炎(需全身抗生素)。
  3.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 发现角膜神经芽孢样增生提示异物存留超过72小时。
    • 基质层高反射颗粒提示铁离子沉积(需尽早去除防铁质沉着症)。
  4. 前房闪辉检测

    • 激光闪辉值>20 pc/ms提示虹膜炎症反应(需散瞳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裂隙灯直接观察,强调8倍放大系统检查法。
  • 检查策略需遵循"症状-体征-影像"三级验证,特别注意上睑结膜异物易漏诊。
  • 实验室异常应关联异物性质(金属/有机物)和病程阶段,指导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 《Wills Eye Manual》第8版(角膜异物诊疗规范)
  • AAO《角膜外伤临床指南》(2023修订版)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表异物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Corneal foreign bodi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