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热效应Unspecified Effects of heat

更新时间:2025-06-18 21:38:14
编码NF01.Z

关键词

索引词Effects of heat、未特指的热效应、热效应、炎热天气的影响、热过盛、环境热应激、热衰竭、热衰竭NOS
缩写WTE、未特指热效应
别名未知热作用、非特定热效应、不明确热效应、未确定热效应

未特指的热效应(NF0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体温异常
      • 核心温度≥38.5°C(直肠或食管测温)且<40°C(排除中暑)。
    • 明确高温暴露史
      • 发病前24小时内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如气温≥32°C且湿度≥60%,或热指数≥41°C)。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2项主要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头晕。
      • ≥1项体征:皮肤湿润或干燥、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血压下降(收缩压<90 mmHg)。
    • 实验室异常
      • 血钠<135 mmol/L或血钾<3.5 mmol/L。
      • 尿比重>1.030或血肌酐升高(>1.2 mg/dL)。
  3.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全部满足 + ≥2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必须条件中核心体温达标 + ≥3项支持症状/体征(需排除感染性发热)。

二、辅助检查

  1. 核心检查(一级评估)

    • 生命体征监测
      • 判断逻辑:连续监测体温(需区分核心与体表温度)、心率及血压波动,评估脱水程度。
    • 电解质与肾功能检测
      • 判断逻辑:低钠/低钾提示体液丢失,肌酐升高需警惕急性肾损伤。
  2. 鉴别检查(二级评估)

    • 心电图
      • 异常意义:窦性心动过速或ST-T改变需排除心源性休克。
    • 头颅CT
      • 判断逻辑:意识障碍患者需排除脑卒中或颅内感染。
  3. 环境暴露评估

    • 热指数计算
      • 判断逻辑:结合气温与湿度计算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28°C为高危暴露阈值。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电解质紊乱

    • 血钠<135 mmol/L:提示大量出汗导致低渗性脱水。
    • 血钾<3.5 mmol/L:可能引发肌肉痉挛或心律失常。
  2. 血液浓缩指标

    • 血红蛋白>16 g/dL或血细胞比容>50%:提示严重脱水。
  3. 肾功能标志物

    • 血肌酐升高>1.2 mg/dL:提示肾灌注不足或急性肾损伤。
  4. 炎症标志物

    • CRP轻度升高(10-50 mg/L):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后者通常>100 mg/L)。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高温暴露史 + 核心体温升高 + 多系统症状。
  • 关键辅助检查:电解质与肾功能评估为必查项目,心电图用于排除心血管急症。
  • 实验室预警:血钠<130 mmol/L或肌酐>2 mg/dL提示需紧急干预。

参考文献

  1. WHO《高温相关疾病管理指南》(2023版)
  2.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热应激工作标准》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热损伤病理机制综述(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