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内脏器官烧伤Unspecified Burns of eye or internal organs
编码NE0Z
关键词
索引词Burns of eye or internal organs、未特指的内脏器官烧伤、限于眼和内脏器官的烧伤和腐蚀伤
缩写内脏烧伤、内脏器官烧伤
别名内脏损伤-热力、热力引起的内脏损害、内脏热烧伤
未特指的内脏器官烧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或内镜证实内脏损伤:
- CT/MRI显示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肺、膀胱)壁水肿、穿孔或坏死。
- 内镜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发现黏膜充血、溃疡或焦痂形成。
- 明确烧伤暴露史:
- 热力、化学物质、电击等致伤因子直接作用于体腔(如吸入、误服或深部接触)。
- 影像学或内镜证实内脏损伤: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
- 胸/腹痛(80%)、呼吸困难(60%)、吞咽困难(40%)、血尿(20%)。
- 炎症指标异常:
- CRP >50 mg/L(85%)、白细胞计数 >12×10^9/L(75%)。
- 器官功能损害:
- 肝功能异常(ALT/AST >3倍正常值上限,60%)、肌酐升高(40%)。
- 典型症状: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中任意1项+至少2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仅支持条件全部满足时,需行剖腹探查或内镜活检确认。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增强)
│ ├─评估肺部浸润、纵隔气肿(呼吸道烧伤)
│ └─检测胃肠道穿孔、腹腔积液
├─X线平片
│ ├─初步筛查气腹、膈下游离气体
│ └─评估气管狭窄(颈部侧位片)
└─超声检查
├─实时监测腹腔脏器血流(如肠系膜缺血)
└─发现膀胱壁增厚或肾盂损伤- 判断逻辑:
- CT增强发现肠壁分层消失(靶征消失)→ 提示全层坏死。
- 超声见腹腔游离液体+肠蠕动消失→ 需紧急手术探查。
-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树:
└─内镜检查
├─胃镜/肠镜
│ ├─食管黏膜苍白或黑色焦痂(强碱烧伤)
│ └─胃窦部环形溃疡(强酸损伤)
└─支气管镜
├─气道黏膜脱落伴假膜形成(吸入性损伤)
└─取分泌物培养排除继发感染- 判断逻辑:
- 胃镜下见“蛇皮样”黏膜→ 高度提示化学性烧伤。
- 支气管镜发现声门下水肿→ 需预防性气管插管。
- 判断逻辑:
-
功能评估检查:
- 肺功能测试:FEV1/FVC <70%提示气道阻塞性损伤。
- 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顺应性下降提示泌尿系烧伤后纤维化。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9/L | >12×10^9/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20×10^9/L警惕脓毒症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严重组织损伤或继发感染;持续升高需排查深部脓肿 |
血清降钙素原 | <0.1 μg/L | >2 μg/L强烈提示细菌感染(如肠源性脓毒症) |
ALT/AST | ALT 7-40 U/L,AST 13-35 U/L | AST >200 U/L提示心肌或肝脏缺血性损伤;ALT/AST比值<1提示线粒体损伤(电击伤) |
肌酐 | 59-104 μmol/L(男) | 较基线升高50%提示急性肾损伤(常见于深度烧伤后横纹肌溶解) |
动脉血气分析 | pH 7.35-7.45 | pH <7.3合并乳酸>4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或组织灌注不足)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内镜直接证据结合明确致伤史。
- 检查优先级:CT增强扫描为首选影像学手段,内镜检查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小时内完成。
- 实验室预警指标:CRP和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可早期识别脓毒症,肌酐急剧升高需紧急血液净化。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诊疗指南(2023版)》
- 国际烧伤学会(ISBI)《Chemical Burn Management Guidelines》
-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4年刊发的内脏烧伤预后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