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更新时间:2025-06-18 10:48:33
编码NC72.4

关键词

索引词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股骨转子下骨折、转子下骨折NOS、股骨转子下骨折移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无移位
同义词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NOS
缩写GZGZZX-GS、Subtrochanteric-Fracture
别名髋部骨折、大腿骨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上段骨折、股骨近端转子下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NC72.4)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剧烈疼痛

    • 骨折部位出现持续性锐痛,负重或移动患肢时疼痛显著加剧(发生率:>95%)。
    • 疼痛向大腿前侧或膝部放射(发生率:60%-80%)。
  2. 活动受限

    • 完全无法自主抬腿或站立(发生率:>90%)。
    • 髋关节主动屈曲/外旋功能丧失(发生率:80%-95%)。

非典型症状

  1. 远端肢体麻木
    • 因骨折端压迫股神经或坐骨神经,出现大腿前侧或小腿感觉异常(发生率:15%-2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肢体畸形

    • 短缩畸形:患肢比健侧缩短2-5cm(发生率:70%-90%)。
    • 内收外旋畸形:足部呈外旋位(发生率:80%-95%)。
  2. 局部体征

    • 大腿近端明显肿胀,皮肤张力增高(发生率:>90%)。
    • 转子下区域压痛(+),轴向叩击痛(+)(发生率:100%)。
  3. 骨擦感/异常活动

    • 被动活动患肢可触及骨折端摩擦感(发生率:40%-60%,仅见于移位型骨折)。

严重并发症体征

  1. 失血性休克
    • 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发生率:10%-20%,多见于高能量损伤合并血管损伤)。

影像学特征

  1. X线诊断标准

    • 骨折线位于小转子远端5cm范围内(发生率:100%)。
    • 特征性移位模式:近端骨块外展、外旋,远端骨块内收(发生率:80%-95%)。
  2. CT三维重建特征

    • 螺旋形/斜行骨折线占70%-85%,横行骨折占15%-30%。
    • 骨块旋转角度>30°提示不稳定型骨折(发生率:50%-70%)。

诊断特异性指标

  1. 肌力失衡体征
    • 髂腰肌牵拉试验:仰卧位患肢自动屈髋能力丧失(特异性>95%)。
    • 臀肌牵拉征:侧卧位无法主动外展患肢(敏感性80%-90%)。

注:临床表现受骨折类型(移位型vs非移位型)和损伤机制(高能量创伤vs低能量跌倒)显著影响。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骨折线更常延伸至转子间区域;而年轻患者多表现为单纯转子下骨折伴明显移位。

数据来源:《骨科临床手册》(第5版)、《创伤骨科学》(AO基金会出版)中关于转子下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