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intrinsic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ankle or foot level
编码ND17.2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intrinsic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ankle or foot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
缩写内附肌损伤、足内附肌软组织损伤、踝足水平内附肌损伤
别名内附肌软组织损害、足部内附肌损伤、踝关节内附肌损伤、足内附肌病损、内附肌结构损伤、Other-Specified-Intrinsic-Muscle-Tendon-or-Fascia-Injury-at-Ankle-or-Foot-Level
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MRI显示内附肌(足底方肌、趾短屈肌等)的肌肉、筋膜或肌腱存在特异性结构性损伤(如黏液样变性、脂肪浸润、纤维性硬结),且不符合撕裂(ND17.21)或劳损/扭伤(ND17.20)的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活动相关性锐痛或静息痛(晨僵现象),伴特定动作受限(如单足提踵困难)。
- 影像学确诊:
-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病因学证据:
- 存在医源性损伤史(如局部注射并发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肌坏死)、或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足部受累)。
- 体征支持:
- 触诊可及条索状硬结或捻发音(Crepitus),局部皮温升高或紫绀。
- 功能评估:
- 足弓动态稳定性测试异常(如Navicular Drop Test阳性)。
- 病因学证据: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常见损伤类型(撕裂、劳损、扭伤)及骨折/关节病变(通过X线/MRI确认)。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初筛:X线平片 │ → 排除骨折/关节脱位 └───────────────┘ ↓ ┌───────────────┐ │ 超声(动态评估) │ → 评估肌腱连续性、周围水肿及血肿 └───────────────┘ ↓ ┌───────────────┐ │ MRI(金标准) │ → 明确结构性损伤(黏液样变性/脂肪浸润) └───────────────┘
-
判断逻辑:
- X线:阴性结果可排除骨性损伤(敏感性≈50%),但无法评估软组织病变。
- 超声:
- 阳性:肌腱增厚伴低回声区(水肿)→ 支持慢性损伤
- 阴性:需结合MRI(可能漏诊微小病变)
- MRI:
- T2加权高信号(水肿/炎症) + T1加权结构紊乱(变性)→ 确诊特异性损伤
-
功能测试:
- 单足提踵测试:无法完成或疼痛加剧 → 提示足底内在肌功能障碍
- 足弓塌陷评估:站立位足弓高度降低 → 关联筋膜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5 mg/L):提示合并急性炎症(如感染性筋膜炎),需行细菌培养。
- ESR升高(>20 mm/h):非特异性指标,持续升高需排查结缔组织病。
-
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 HbA1c≥6.5%:支持糖尿病相关肌坏死,需强化血糖控制。
- 肌酸激酶(CK)升高:>200 U/L提示肌肉组织损伤(急性期)。
-
免疫学检查:
- HLA-B27阳性:关联强直性脊柱炎足部受累,需风湿科会诊。
- 类风湿因子(RF)阳性: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损伤。
-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升高:警惕化脓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MRI显示特异性结构性损伤(非撕裂/劳损) + 典型临床表现。
- 辅助阶梯:
- X线排除骨性病变 → 2. 超声初筛软组织 → 3. MRI明确损伤性质
- 实验室价值:
- 异常指标(CRP/血糖/HLA-B27)主要指向合并症而非直接诊断
- 单纯软组织损伤时实验室多正常
参考文献:
-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24版)》
-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IDF《糖尿病足临床管理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