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腘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popliteal artery
编码NC95.0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opliteal artery、其他特指的腘动脉损伤
缩写腘动脉损伤、YA-SZ
别名腘动脉伤、腘动脉受损、腘动脉损害
其他特指的腘动脉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显示腘动脉结构损伤(如内膜剥离、假性动脉瘤或血栓形成)。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腘动脉血流中断或外渗。
- 术中探查确认:
- 手术直视下发现腘动脉破裂、栓塞或机械性损伤。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三联征:
-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敏感性>85%)。
- 患肢远端皮温降低(温差≥2℃)。
- 进行性缺血性疼痛(静息痛或运动痛加重)。
- 损伤机制关联:
- 近期膝关节脱位、股骨髁上骨折或腘窝区穿透伤(阳性预测值>90%)。
- 典型三联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影像证据,需同时满足:
- 三联征全部表现。
- 多普勒超声示踝肱指数(ABI)≤0.9。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多普勒超声] B --> B2[CTA] B --> B3[MRA] C --> C1[DSA] C --> C2[术中探查]
-
多普勒超声:
- 判断逻辑:
- 首选筛查工具,检测血流速度及ABI值。
- ABI≤0.9提示显著缺血,需进一步影像确认。
- 关联性: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损伤,需结合临床表现。
- 判断逻辑:
-
CTA/MRA:
- 判断逻辑:
- CTA显示血管壁连续性中断、对比剂外渗或血栓充盈缺损。
- MRA评估血管壁分层(内膜剥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 决策节点:发现损伤直接指导手术方案。
- 判断逻辑:
-
DSA:
- 判断逻辑:
- 金标准检查,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
- 同时具备治疗功能(如栓塞或支架置入)。
- 适用场景:无创检查结果不明确或拟行血管介入时。
- 判断逻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提示急性血栓形成,需警惕血管闭塞。
- 纤维蛋白原升高(>4 g/L):反映组织损伤后的急性期反应。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10 mg/L):
- 显著升高提示合并感染或严重组织坏死。
- 白细胞计数(>11×10⁹/L):
- 中性粒细胞为主时需排除化脓性并发症。
- C反应蛋白(CRP)(>10 mg/L):
-
肌肉损伤标志物:
- 肌酸激酶(CK)(>200 U/L):
- 进行性升高提示肌肉缺血性损伤,>500 U/L警示坏死风险。
- 乳酸(>2.5 mmol/L):
- 反映组织低灌注,持续升高预示截肢风险。
- 肌酸激酶(CK)(>200 U/L):
-
肾功能指标:
- 肌酐升高:
- 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预警信号。
- 肌酐升高: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CTA/DSA直接显示血管损伤,或术中直视确认。
- 筛查优先:三联征+多普勒超声(ABI)为初筛组合,阴性者需动态监测。
- 实验室价值:凝血与肌肉标志物异常提示继发性损伤,指导抗凝及坏死组织清创。
参考文献:
《血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创伤性血管损伤诊断与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腘动脉损伤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