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腓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peroneal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19 05:59:01
编码NC95.3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eroneal artery、其他特指的腓动脉损伤
缩写腓动脉损伤
别名腓动脉伤、腓动伤、外踝动脉损伤、足背外侧动脉损伤

其他特指的腓动脉损伤(NC95.3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血管损伤证据
      • 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显示腓动脉结构异常(如断裂、血栓、假性动脉瘤等)。
    • 直接手术探查确认
      • 术中直视下发现腓动脉损伤(适用于开放性创伤或急诊探查病例)。
  2.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创伤/手术史+典型体征
      • 近期小腿高能量创伤史或手术史(特别是胫腓骨手术、踝关节置换)。
      • 同时满足≥2项核心体征:
      • 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消失
      • 远端肢体苍白/发绀
      •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
      • 进行性肿胀伴瘀斑
    • 神经合并损伤证据
      • 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足下垂+足背感觉减退)。
  3. 阈值标准

    • 符合任意一项"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影像/手术证据,需同时满足:
      • 明确创伤/手术史
      • ≥3项典型体征
      • 超声多普勒示腓动脉血流中断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血流动力学检查] A --> D[神经功能评估] B --> B1[CT血管造影 CTA] B --> B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B --> B3[超声多普勒] C --> C1[踝肱指数 ABI] C --> C2[节段性压力测量] D --> D1[肌电图 EMG] D --> D2[神经传导速度 NCV]

判断逻辑

  1. CTA/DSA(金标准):
    • 直接显示血管破口/血栓位置,假性动脉瘤呈"双腔征",栓塞可见截断征
    • 优先选择CTA(无创),DSA用于介入治疗前精确评估
  2. 超声多普勒(初筛):
    • 血流中断:频谱呈单向低速流或信号消失
    • 血栓:管腔内无回声填充,挤压试验无血流增强
  3. 踝肱指数(ABI)
    • <0.9提示缺血,<0.4需紧急干预
  4. 肌电图
    • 腓总神经支配肌(胫前肌、趾长伸肌)出现纤颤电位提示神经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常规 WBC >12×10⁹/L 提示创伤后炎症反应或继发感染 加做CRP/PCT,评估抗感染需求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5mg/L 血管损伤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启动抗凝治疗,监测血管再通
肌酸激酶(CK) CK >1000 U/L 肌肉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 紧急评估筋膜室压力
乳酸 动脉乳酸 >2mmol/L 组织灌注不足,缺血进展 每小时复查,>4mmol/L需手术干预
肾功能 肌酐上升 >基线30% 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损伤 水化利尿,监测尿量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紧急评估
    • 创伤患者立即行"5P"评估(Pain, Pallor, Paresthesia, Paralysis, Pulselessness)
  2. 分层检查
    • 高危患者(骨折+脉搏消失)→ 直接CTA/DSA
    • 中危患者(单纯脉搏减弱)→ 超声+ABI动态监测
  3. 实验室预警
    • 乳酸/D-二聚体异常升高提示需6小时内血管再通

核心原则

  • 金标准影像(CTA/DSA)不可替代
  • 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检查需同步进行
  • 实验室指标异常是干预升级的信号

参考文献

  • 《创伤性周围血管损伤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 Rutherford's Vascular Surgery 9th ed.
  • J Vasc Surg. 2020;71(6):215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