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胫前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anterior tibial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5:32
编码NC95.1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anterior tibial artery、其他特指的胫前动脉损伤
缩写TAA-Injury、Anterior-Tibial-Artery-Injury
别名腿前动脉损伤、胫前血管损伤、小腿前动脉受损

其他特指的胫前动脉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显示胫前动脉的解剖结构异常(如断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是确诊血管损伤类型和程度的最高标准。
  2. 必须条件

    • 创伤史:明确的高能量外伤史(如交通事故、坠落伤)或穿透性损伤(锐器刺伤、枪弹伤)。
    • 典型临床表现
      •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灵敏度85%-95%)
      • 远端肢体缺血表现(苍白、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秒)
    • 影像学证据
      • 多普勒超声显示胫前动脉血流中断或流速显著降低(>50%)。
  3. 支持条件

    • 骨折相关:合并胫腓骨近端骨折(发生率60%-80%)
    • 神经症状:腓深神经损伤表现(足背感觉减退、伸趾无力)
    • 影像学特征
      • CT血管成像(CTA)显示血管壁不连续或对比剂外渗
      • MRI显示血管周围血肿形成(T2高信号)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DSA阳性)可直接确诊
    • 若无DSA条件,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创伤史+典型临床表现"
      • 任意两项影像学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体格检查(足背动脉触诊、皮温检测)
├─ 踝肱指数(ABI)测量
二级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X线(排查骨折)
三级检查
├─ CT血管成像(CTA)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四级检查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判断逻辑

  1. 踝肱指数(ABI)

    • <0.9提示动脉供血不足,需结合超声评估
    • 急性损伤时可能因血管痉挛出现假阴性
  2. 彩色多普勒超声

    • 血流信号消失:提示完全性断裂(特异性95%)
    • 湍流频谱:提示部分撕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3. CTA/MRA

    • 血管截断征:需与DSA结果对照确认
    • 对比剂外渗量>5ml:提示活动性出血
  4. DSA

    • 假性动脉瘤:"双腔征"或对比剂滞留
    • 动静脉瘘:早期静脉显影(<3秒)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00 μ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需排除DVT)
    • 纤维蛋白原<2 g/L:警惕创伤性凝血病
  2. 血气分析

    • 氧分压(PaO2)<80 mmHg:提示全身灌注不足
    • 乳酸>2 mmol/L:反映组织缺血程度
  3. 血常规

    • 血红蛋白<9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敏感度75%)
    • 血小板<100×10^9/L:增加血管修复难度
  4. 炎症指标

    • CRP>50 mg/L:提示合并感染(特异性80%)
    • 白细胞>15×10^9/L:需排查脓毒性并发症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黄金时间窗:创伤后6小时内完成初步评估
  2. 动态监测:每2小时复查ABI和超声
  3. 特殊类型识别
    • 假性动脉瘤:搏动性包块伴收缩期杂音
    • 动静脉瘘:局部皮温升高伴静脉曲张
  4. 鉴别诊断:需排除腘动脉损伤(CTA可定位)

参考文献
1.《血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1. ICD-11血管损伤诊断标准(WHO,2023)
    3.《创伤性血管损伤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