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其他特指部位(除外踝关节)的骨折Other specified Fracture of foot, except ankle
编码ND13.Y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foot, except ankle、足其他特指部位(除外踝关节)的骨折、楔形骨骨折,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足除外踝骨折后遗症、足部骨折的晚期效应,踝关节除外
缩写足其他特指部位骨折、足特定部位骨折
别名Foot-specific-site-fracture-excluding-ankle-joint、足其它特指部位骨折、足其他特别部位骨折、足特殊部位骨折、足特定部位的骨折、足特定区域的骨折、足部特定部位骨折、足部特定区域骨折、足部特殊部位骨折、足部其他特别部位骨折
足其他特指部位(除外踝关节)的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征象:
- X线(正位/侧位/斜位)或CT扫描明确显示骨折线、骨皮质中断或关节面台阶征(灵敏度>95%)。
- MRI T1加权像低信号区伴STIR序列高信号,明确骨髓水肿及微骨折(应力性骨折金标准)。
- 影像学直接征象: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创伤史:近期明确外力作用史(坠落、撞击、扭转)。
- 典型体征:
- 骨折部位固定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 负重功能障碍(无法完成单足站立或行走)。
- 影像学证据:至少一种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显示骨折征象。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肿胀与畸形:局部肿胀伴解剖轮廓改变(如足弓塌陷、跖骨短缩)。
- 特殊体征:
- Lisfranc损伤:中足挤压试验阳性(前足横向挤压诱发中足剧痛)。
- 跟骨骨折:Böhler角<20°(正常25°-40°)。
- 高风险因素:骨质疏松(T值≤-2.5)、长期激素治疗或骨肿瘤史。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X线平片] A --> C[体格检查] B --> D{结果明确?} D -->|是| E[确诊] D -->|否| F[进一步检查] F --> G[CT扫描] F --> H[MRI] G --> I[复杂骨折评估] H --> J[隐匿骨折/软组织损伤] I --> K[手术规划] J --> L[非手术治疗决策] -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直接显示骨折线/移位 → 确诊。
- 阴性但高临床怀疑:转CT/MRI(如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初诊漏诊率>30%)。
- CT扫描:
- 层厚≤1mm重建:评估关节内骨折(如距下关节)、粉碎性骨折移位程度。
- 判断关键:关节面台阶≥2mm提示手术指征。
- MRI:
- T2压脂序列高信号:诊断骨挫伤/应力骨折(X线阴性期敏感度>95%)。
- 合并韧带损伤:距舟韧带中断提示中足不稳。
- 骨密度检测:
- DEXA T值≤-2.5:支持病理性骨折诊断,需调整治疗方案。
- X线平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或 ESR>20 mm/h:
- 提示可能合并感染(开放性骨折)或炎症反应加剧,需抗生素干预。
- 持续升高:警惕骨髓炎(尤其开放性骨折)。
- CRP>10 mg/L 或 ESR>20 mm/h:
-
骨代谢指标:
- 血钙<2.1 mmol/L 或 维生素D<20 ng/mL:
- 提示骨质疏松风险,需补充钙剂/维生素D并调整负重计划。
- 碱性磷酸酶>150 U/L:
- 骨折愈合期可生理性升高,若持续异常需排查Paget病或骨肿瘤。
- 血钙<2.1 mmol/L 或 维生素D<20 ng/mL:
-
全血细胞计数:
- 血红蛋白<110 g/L:
- 失血性贫血(多见于多发骨折),需评估输血指征。
- 白细胞>12×10⁹/L:
- 提示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需加强抗感染。
- 血红蛋白<110 g/L: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诊评估:首诊X线三联位(正/侧/斜)→ 阴性者48小时内复查或转CT。
- 复杂骨折:跟骨/距骨/跗骨骨折必须行CT三维重建。
- 代谢评估:50岁以上患者或非暴力性骨折需骨密度检测。
参考文献:
- 《中华骨科杂志》足踝骨折诊疗指南(2023版)
- AAO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Foot Fractures (2024)
- Radiolog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Musculoskeletal Imaging Cri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