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上端骨骺骨折Fracture of upper epiphysis of femur
编码NC72.1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upper epiphysis of femur、股骨上端骨骺骨折、股骨骨骺分离骨折、股骨骨骺骨折
同义词separation fracture of epiphysis of femur、epiphyseal femoral fracture
缩写股骨上端骺骨折、股骨头骺骨折
别名股骨上端生长板骨折、股骨头生长板骨折
股骨上端骨骺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通过X线平片、CT或MRI检查明确显示股骨近端骨骺骨折线、移位及Salter-Harris分型。
-
必须条件(确诊核心条件):
- 创伤史:明确的高能量外伤史(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运动损伤史。
- 典型临床表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伴下肢短缩或外旋畸形。
- 影像学证据:X线/CT/MRI显示骺板分离或累及干骺端的骨折线(Salter-Harris I-V型)。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条件):
- 局部体征:腹股沟区压痛、大转子叩击痛、异常活动感(敏感性40%-50%)。
- 高危人群特征:青春期生长加速期(骺板强度最弱阶段)或代谢性骨病基础(佝偻病、肾性骨病)。
- 神经血管评估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下肢感觉障碍(特异性>95%)。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全部“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仅满足部分必须条件(如仅有症状+创伤史),需MRI排除隐匿性骨折。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首选:X线平片(正位+侧位+蛙式位)
├─ 若阴性/可疑 → 升级至CT(三维重建)
├─ 若评估软组织/骺板损伤 → MRI(T1/T2加权)
└─ 若疑血管损伤 → 多普勒超声 -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标准:显示骨骺移位>2mm、干骺端三角形骨片(Thurston-Holland征)或Salter-Harris分型特征。
- 假阴性风险:无移位骨折漏诊率约15%,需结合临床。
- CT扫描:
- 核心价值:量化骨折移位程度、关节面受累范围(关键于手术规划)。
- 判读逻辑:冠状面/矢状面重建评估骺板损伤深度。
- MRI检查:
- 金指标:T2高信号提示骺板水肿或断裂(早于X线异常)。
- 生长预后评估:骺板内连续性中断>50%提示高生长停滞风险。
- 超声检查:
- 适用场景:急诊室快速筛查血管损伤(足背动脉血流速<15cm/s提示缺血)。
- X线平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或全身应激反应。
- 血红蛋白<100g/L:需排查隐匿性出血(如骨盆骨折合并伤)。
- 炎症标志物:
- CRP>20mg/L:若伤后48小时仍升高,警惕感染或脂肪栓塞。
- 血常规:
-
代谢指标(病理性骨折评估):
- 钙磷代谢:
- 血钙<2.1mmol/L + ALP>500U/L:提示佝偻病性骨脆性增加。
- 血磷>1.8mmol/L + PTH升高:需排除肾性骨营养不良。
- 维生素D:
- 25-OH-D<20ng/mL:明确骨质疏松性骨折诱因。
- 钙磷代谢: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μg/mL:提示深静脉血栓高风险(尤其制动患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X线/CT/MRI)证实骨折+典型创伤史与体征。
- 检查策略:X线为首选,复杂病例升级至CT/MRI;超声专用于血管评估。
- 实验室价值:主要用于排除代谢病因、感染及血栓风险,非诊断必需。
参考文献:
- 《儿童骨骺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3修订版)
- 《Salter-Harris骨折影像诊断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
- AO Foundation《儿童骨折治疗原则》(2024版)
- 《代谢性骨病实验室诊断路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