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肌痛性痉挛Exercise muscle cramp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0:41
编码NF06.3

关键词

索引词Exercise muscle cramp、运动性肌痛性痉挛
缩写运动性肌痛痉挛、运动性肌肉痉挛
别名运动抽筋、运动中肌肉抽搐、运动后肌肉痉挛

运动性肌痛性痉挛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运动中突然发作的剧烈肌肉疼痛伴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触诊呈条索状硬化,停止活动后数分钟内缓解。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急性疼痛发作:高强度运动期间或结束后立即出现的局限性剧痛(常见于腓肠肌/股四头肌)。
    • 肌肉强直体征:受累肌肉明显硬化、紧绷,被动拉伸可诱发疼痛。
    • 功能受限:痉挛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如踝关节背屈受限)。
  3.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特异性)

    • 诱因符合性
      • 高温(>30℃)或高湿(>60%)环境运动。
      • 运动时长 >60分钟或强度 >75%最大摄氧量。
    • 实验室支持
      • 血清钠 <135 mmol/L 或钾 <3.5 mmol/L(阈值)。
      • 血乳酸 >4 mmol/L(运动后30分钟内检测)。
    • 复发史:既往6个月内≥2次类似发作。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电解质谱:Na+/K+/Ca2+/Mg2+] B --> B2[血乳酸] B --> B3[肌酸激酶CK] C --> C1[肌肉拉伸试验] C --> C2[关节活动度测量] D --> D1[肌肉超声] D --> D2[MRI]

判断逻辑

  • 电解质谱
    • 低钠/低钾支持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机制,需结合运动时长和环境评估。
  • 血乳酸
    • 4 mmol/L 提示代谢产物堆积,若伴CK升高需排除肌肉损伤。

  • 肌肉超声
    • 实时显示肌肉收缩状态,排除肌腱断裂或血肿(灵敏度>85%)。
  • MRI
    • 仅用于持续>24小时的痉挛,评估肌肉纤维化或微撕裂(特异性>90%)。
  • 拉伸试验
    • 被动拉伸诱发疼痛加重→支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清钠 135-145 mmol/L <135 mmol/L:提示脱水,需紧急补液;>150 mmol/L 需排除抗利尿激素异常
血清钾 3.5-5.0 mmol/L <3.5 mmol/L: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需口服补钾;>5.5 mmol/L 警惕肾功能障碍
血乳酸 0.5-2.2 mmol/L >4 mmol/L:证实代谢产物堆积,建议降低运动强度并优化恢复策略
肌酸激酶(CK) ♂<190 U/L ♀<170 U/L >500 U/L:提示肌肉损伤,需48小时后复查;>5000 U/L 排除横纹肌溶解症
血清镁 0.7-1.0 mmol/L <0.7 mmol/L:与肌肉兴奋性增高相关,补充镁剂可预防复发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确诊:典型疼痛+肌肉强直+功能受限(三者必备)。
  2. 辅助验证
    • 优先检测电解质与乳酸(运动后30分钟内采样)。
    • 超声用于急性期肌肉收缩状态可视化。
  3. 鉴别重点
    • CK显著升高→排除肌肉拉伤/横纹肌溶解。
    • 持续痉挛>24小时→MRI评估结构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运动医学指南
  2.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运动相关肌肉痉挛管理共识
  3. WHO ICD-11 肌肉骨骼疾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