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肺外球孢子菌病Other specified Extrathoracic coccidioidomyc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31:09
编码1F25.1Y

关键词

索引词Extrathoracic coccidioidomycosis、其他特指的肺外球孢子菌病、骨或关节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属感染相关性脊髓炎、前列腺球孢子菌病
缩写OTPEC
别名其他指定肺外球孢子菌病、其他特指肺外球孢子菌感染

其他特指的肺外球孢子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阳性:活检组织中发现直径10-80μm的双层壁小球体(内含内生孢子),经特殊染色(如GMS、PAS)确认。
    • 真菌培养阳性:从肺外感染部位(骨骼、脑脊液、皮肤等)分离出粗球孢子菌(C. immitisC. posadasii)。
    • 分子检测阳性:PCR检出粗球孢子菌特异性基因(如Coccidioides-specific antigen 2/Ag2)。
  2. 必须条件(核心确诊条件)

    • 符合上述金标准中任意一项,且病变部位明确位于肺外(如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前列腺等)。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血清学阳性
      • 补体固定试验(CF)抗体滴度≥1:16(提示活动性感染);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G阳性(敏感性50%-70%)。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溶骨性病变(骨骼)、脑膜强化(中枢神经)或软组织脓肿(皮肤)。
    • 临床表现
      • 发热(>38℃) + 肺外器官特异性症状(如骨痛、头痛、皮肤溃疡);
      • 免疫抑制状态(HIV、长期激素治疗等)或流行区暴露史(美国西南部等)。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组织病理学] B --> B1[血清学:CF/ELISA/ID] B --> B2[脑脊液分析:细胞计数/抗体] B --> B3[分子检测:PCR] C --> C1[X线:溶骨性病变] C --> C2[CT:软组织脓肿] C --> C3[MRI:脑膜强化] D --> D1[活检染色:GMS/PAS]

  2. 判断逻辑

    • 血清学(CF/ELISA)
      • 滴度≥1:16支持活动性感染;滴度持续升高提示播散风险。
      • 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分子检测。
    • 影像学
      • 溶骨性病变 + 骨痛 → 骨骼感染;
      • 脑膜强化 + 头痛 → 脑膜炎;
      • 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早期病变可能隐匿)。
    • 组织病理学
      • 发现双层壁小球体可确诊,但阴性结果需重复活检或结合培养。
    • 脑脊液检查
      • 淋巴细胞增多 + 蛋白升高 + 葡萄糖降低 → 真菌性脑膜炎;
      • CF抗体阳性为金标准(敏感性>90%)。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血清学检测

    • CF抗体滴度≥1:16:提示活动性播散,需立即抗真菌治疗。
    • ELISA IgG阳性:需排除交叉反应(与组织胞浆菌病),建议结合培养。
  2.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反映感染严重度,>100 mg/L提示播散风险高。
    • ESR>30 mm/hr:非特异性,但持续升高需评估新病灶。
  3. 脑脊液分析

    • 白细胞>5/μL(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脑膜炎症;
    • 蛋白>45 mg/dL:血脑屏障破坏标志;
    • 葡萄糖<40 mg/dL:鉴别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后者葡萄糖降低更显著)。
  4. 组织病理学

    • 小球体直径>30μm:提示内生孢子活跃释放,感染处于进展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小球体)或培养阳性,血清学/影像学提供支持证据。
  • 高危人群:免疫抑制者 + 流行区暴露史 + 肺外症状 → 需紧急评估。
  • 鉴别重点
    • 骨骼病变 vs. 骨结核/骨肿瘤;
    • 脑膜炎 vs. 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病。

参考文献

  • IDSA《球孢子菌病管理指南》(2016)
  • Uptodate《播散性球孢子菌病的诊断》
  • BMJ Best Practice《Coccidioidomyc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