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皮肌炎Unspecified Dermatomyos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42:27
编码4A41.0Z

关键词

索引词Dermatomyositis、未特指的皮肌炎、皮肌炎、Petges-Clejat综合征
缩写DM、PM-DM
别名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

未特指的皮肌炎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肌肉活检阳性
      • 肌纤维坏死、再生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90%敏感性)
    • 典型皮肤损害
      • 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两项:
      • Gottron丘疹(指关节背面紫色丘疹)
      • 眶周水肿性紫红色斑
      • 披肩征(颈肩部V形皮疹)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影响肩/髋部功能)
    • 肌酶谱持续升高
      • 肌酸激酶(CK)>3倍正常上限(ULN)
      • 醛缩酶或转氨酶(ALT/AST)>2倍ULN
    • 肌电图异常
      • 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肌源性损害表现
    • 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
      • 抗Mi-2、抗TIF1γ或抗NXP2抗体
  3. 阈值标准

    • 符合"肌肉活检阳性" "典型皮肤损害两项+近端肌无力"即可确诊
    • 若无活检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肤损害至少一项
      • 肌酶持续升高(CK>3倍ULN)
      • 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肌力分级:MRC评分) B --> B2(皮肤病变分布图)

C --> C1(肌酶谱:CK/ALT/AST/醛缩酶) C --> C2(自身抗体:抗Mi-2/TIF1γ/NXP2) C --> C3(炎症标志物:ESR/CRP)

D --> D1(胸部HRCT:间质性肺炎筛查) D --> D2(心脏超声:心肌受累评估) D --> D3(MRI:肌肉水肿评估)

E --> E1(肌肉活检:金标准) E --> E2(皮肤活检:血管周围炎)

判断逻辑

  1. 肌力评估(MRC评分)

    • ≤4级(抗重力阻力减弱)提示肌炎活动
    • 需排除神经源性肌无力(如腱反射正常)
  2. 自身抗体检测

    • 抗TIF1γ阳性→关联恶性肿瘤风险(需肿瘤筛查)
    • 抗Mi-2阳性→典型皮肤损害高发
  3. 胸部HRCT

    • 磨玻璃影/网状影→提示间质性肺炎(需肺功能测试)
    • 正常表现可排除肺急性受累
  4. 肌肉MRI

    • T2加权高信号→急性炎症水肿
    • 脂肪替代→慢性纤维化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肌酸激酶(CK) >500 U/L 肌肉急性破坏标志,>1000 U/L提示广泛坏死 每2周监测,指导免疫抑制剂用量
抗TIF1γ抗体 阳性 成人患者恶性肿瘤风险↑5倍(尤其乳腺癌/卵巢癌) 启动PET-CT全身肿瘤筛查
醛缩酶 >15 U/L 较CK更早反映肌肉炎症活动 联合CK评估治疗反应
血沉(ESR) >40 mm/h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60 mm/h提示系统活动性 需排除感染
抗Jo-1抗体 阳性 提示抗合成酶综合征,80%伴间质性肺炎 肺功能+HRCT紧急评估
乳酸脱氢酶 >500 U/L 反映肌肉溶解或心肌受累 联合肌钙蛋白排除心肌炎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核心诊断:依赖肌肉活检(金标准)或典型皮肤损害+肌无力组合
  2. 关键警示
    • 抗TIF1γ阳性者需3个月内完成肿瘤筛查
    • 咳嗽/气促患者需立即行HRCT(间质性肺炎致死率>40%)
  3. 治疗监测
    • CK水平每2周检测(下降50%提示治疗有效)
    • 肌力改善滞后于CK下降(需持续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EULAR/ACR 2017 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标准 (Ann Rheum Dis)
  2. ACR 2022 皮肌炎管理指南 (Arthritis Care Res)
  3. ENMC 国际肌炎诊断共识 (Neuromuscul Dis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