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乳腺炎性疾患Unspecifie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breast
编码GB2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breast、未特指的乳腺炎性疾患、乳腺炎性疾患、急性非产褥期乳腺炎、乳腺炎、乳腺炎性疾病、乳腺炎NOS、急性乳腺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非产褥期乳腺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亚急性乳腺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急性乳腺炎NOS、非产褥期乳腺炎NOS、亚急性乳腺炎NOS
缩写mastitis-NOS
别名乳房炎症、乳腺发炎、乳头红肿痛、乳房红肿热痛
我将严格依据您提供的资料和权威医学指南,为您编写"未特指的乳腺炎性疾患"的专业医学内容:
未特指的乳腺炎性疾患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乳腺活检显示特征性炎症改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肉芽肿形成或导管扩张,排除特异性乳腺炎(如结核性、寄生虫性)及恶性肿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局部体征:单侧乳房持续性疼痛(≥48小时)伴可触及质硬包块(直径≥2cm)及皮肤红斑/皮温升高。
- 排除其他特指类型:通过病史和检查排除哺乳期乳腺炎(ICD-11:JB40.1)、肉芽肿性乳腺炎(ICD-11:GB21.0)等特定亚型。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全身炎症反应:体温≥38.3℃或白细胞计数≥12×10⁹/L。
- 影像学支持:超声显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团块(直径≥1.5cm)伴血流信号增加。
- 病程特征: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非感染性炎症指征)。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血常规+CRP] B --> B2[细菌培养] C --> C1[乳腺超声] C --> C2[乳腺MRI] C --> C3[钼靶摄影] D --> D1[穿刺活检] D --> D2[术中冰冻]
判断逻辑:
-
乳腺超声(首选):
- 低回声团块伴血流丰富→支持活动性炎症
- 无回声区+后方增强→提示脓肿形成(需引流)
- 需鉴别:恶性肿瘤(边缘毛刺状、微钙化)
-
乳腺MRI:
- T2高信号+弥漫强化→急性炎症
- 结节状强化伴窦道→肉芽肿性病变
- 应用场景:超声无法确诊或深部病灶评估
-
穿刺活检:
- 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性感染性炎症
-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肉芽肿→非感染性炎症
- 决策节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怀疑恶性肿瘤时必行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常规 | WBC ≥12×10⁹/L | 提示细菌感染或重度炎症反应 | 立即行细菌培养+抗生素治疗 |
中性粒细胞≥80% | |||
CRP | >50 mg/L | 炎症活动标志,>100 mg/L提示脓肿或坏死性炎症 | 增强影像学检查评估组织破坏 |
细菌培养 | 乳汁/脓液阳性 | 金葡菌/链球菌感染证据 | 靶向抗生素治疗 |
连续3次阴性 | 支持非感染性炎症(如导管扩张症) | 转向免疫调节治疗 | |
病理学 | 肉芽肿形成 | 提示肉芽肿性乳腺炎或异物反应 | 糖皮质激素治疗 |
导管扩张+脂褐素 | 导管扩张症特征 | 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
四、诊断流程关键点
- 第一步:通过超声+血常规区分感染性/非感染性炎症
- 第二步:抗生素试验治疗2周无效者需行MRI+活检
- 第三步:病理确诊后按类型选择治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手术)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 ACOG《乳腺疾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23)
- 《柳叶刀》乳腺炎症专题综述 (Lancet 2022; 399: 2351-2365)
- 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共识》(ASBr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