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未特指的方式意外威胁到呼吸Unspecified Unintentional threat to breathing

更新时间:2025-06-18 20:37:45
编码PB0Z

关键词

索引词Unintentional threat to breathing、通过未特指的方式意外威胁到呼吸
缩写未特指方式意外威胁呼吸
别名突发性呼吸窘迫、不明原因呼吸危象、突发呼吸威胁事件

通过未特指的方式意外威胁到呼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可视化证据:支气管镜检查确认气道存在物理性阻塞(如异物、水肿或外部压迫)。
    • 功能学证据: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急性低氧血症(PaO₂<60mmHg)伴高碳酸血症(PaCO₂>50mmHg),且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突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数分钟内)的呼吸窘迫,伴以下至少两项:
      • 吸气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凹陷)
      • 异常呼吸音(喘鸣、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 发绀(口唇/甲床青紫)
    • 明确的窒息诱因:发病前存在可追溯的意外暴露史(如误吸、溺水、压迫伤等)。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循环系统代偿表现:心率>100次/分或收缩压<90mmHg。
    • 神经功能障碍:意识状态改变(GCS评分下降≥2分)或抽搐。
    • 影像学证据:胸部CT显示气道狭窄、肺不张或纵隔移位。
    • 阈值标准: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金标准任一项阳性可确诊。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体格检查] B --> D[呼吸频率>24次/分?] C --> E[三凹征/发绀?] D & E --> F[疑似窒息] F --> G[紧急干预] F --> H[辅助检查] H --> I[影像学检查] H --> J[内镜检查] H --> K[功能学检查] I --> I1[胸部X线] I --> I2[胸部CT] J --> J1[喉镜] J --> J2[支气管镜] K --> K1[动脉血气分析] K --> K2[脉搏血氧饱和度]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X线:初筛异物/肺不张(灵敏度40-60%),阴性不排除透X线异物。
    • CT三维重建:金标准替代方案,可量化气道狭窄程度(敏感度>85%)。
  2. 内镜检查
    • 喉镜:评估声门上区阻塞(如喉水肿),操作时间<2分钟。
    • 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金标准,直接清除异物或评估压迫源。
  3. 功能学检查
    • 血气分析:PaO₂<60mmHg且PaCO₂>45mmHg提示呼吸衰竭,需立即干预。
    • SpO₂:持续<90%是气管插管的强指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动脉血气分析

    • PaO₂<60mmHg:提示严重低氧血症,需高流量给氧或机械通气。
    • PaCO₂>50mmHg:反映通气衰竭,可能需呼吸支持。
    • pH<7.35:呼吸性酸中毒,警示病情危重。
  2.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可能继发感染(如吸入性肺炎),需抗生素覆盖。
    • 血红蛋白<100g/L:急性失血(创伤性窒息)或血液浓缩的指标。
  3. 心肌酶谱

    • 肌钙蛋白升高:提示窒息导致的心肌损伤,需心电监护。
  4.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00μg/L:若伴低氧血症,需排除肺栓塞。
  5. 血清乳酸

    • >4mmol/L:组织灌注不足的标志,与死亡率正相关。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时间窗关键: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完成初步评估。
  2. 检查优先级
    • 稳定生命体征 → 快速影像学(X线/超声)→ 确诊性检查(CT/支气管镜)。
  3. 禁忌证警示
    • 疑似颈椎损伤时避免颈部过伸位喉镜检查。

参考文献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窒息急救指南》(2023)
  •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急性气道阻塞管理共识》(2022)
  • ICD-11官方编码手册(WHO, 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