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未特指的热机制Unspecified 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

更新时间:2025-06-19 06:31:19
编码PH3Z

关键词

索引词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未特指的热机制
别名不明热源暴露、未明确意图热机制暴露、非特定热源暴露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未特指的热机制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热暴露史
      • 存在近期接触未知热源的客观证据(如环境温度记录、目击者陈述)。
    • 典型组织损伤
      • 皮肤活检显示热损伤特征:表皮细胞凝固性坏死、真皮胶原变性(≥Ⅱ度烧伤病理改变)。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烧灼痛(VAS评分≥6分)伴皮肤红肿/水疱形成(体表面积≥5%)。
      • 体温调节障碍表现:核心体温≥38.5℃或≤36.0℃。
    • 高危因素符合
      • 满足≥2项高危因素(高温作业环境、防护缺失、基础体温调节疾病史)。
  3. 排除标准

    • 明确排除其他热源(如化学灼伤、电击伤)及自伤/他伤意图证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体格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功能评估]

B --> B1[皮肤损伤分级] B --> B2[神经系统评估] B --> B3[呼吸系统听诊]

C --> C1[血常规+炎症标志物] C --> C2[电解质+肝肾功] C --> C3[凝血功能]

D --> D1[胸部X线/CT] D --> D2[烧伤区域超声] D --> D3[腹部超声]

E --> E1[核心体温监测] E --> E2[心肺功能测试] E --> E3[意识状态量表]

判断逻辑说明

  1. 体格检查优先

    • 皮肤损伤分级(根据水疱/焦痂范围)决定紧急处理级别
    • 神经系统异常提示热射病风险,需立即降温
  2. 实验室检查组合

    • 白细胞↑+CRP↑ → 提示系统性炎症
    • Na+<135或K+>5.5 mmol/L → 启动电解质纠正
    • ALT/AST>3倍上限 → 警惕热源性肝损伤
  3. 影像学指向性

    • 胸部影像学发现肺水肿→提示吸入性热损伤
    • 超声显示深部肌肉损伤→需扩大清创范围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提示严重炎症反应或潜在感染 加做血培养+降钙素原
血钠 <130 mmol/L 大量体液丢失导致低渗性脱水 限制补水,改用高渗盐水
肌酸激酶(CK) >1000 U/L 横纹肌溶解风险(热暴露导致肌肉坏死) 水化+碱化尿液监测肌红蛋白尿
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15秒 热损伤激活凝血 cascade,DIC风险 输注FFP+动态监测DIC指标
血清肌酐 较基线升高≥50% 提示热应激性急性肾损伤 优化灌注压,避免肾毒性药物
动脉血乳酸 >4 mmol/L 组织低灌注/代谢性酸中毒 立即扩容,纠正酸碱失衡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紧急评估:ABC原则(气道、呼吸、循环)稳定后快速进行热损伤分级
  2. 病因溯源
    • 环境温度记录仪数据
    • 衣物残留物热损伤模式分析
  3. 严重度分层
    • 轻度:仅需局部处理(<10%体表面积Ⅱ度烧伤)
    • 重度:启动多学科支持(符合≥2项:CK>5000U/L、意识障碍、脏器衰竭)

诊断依据来源

  • WHO《伤害暴漏诊断指南》(2023)
  •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烧伤诊疗指南》2024版
  • ICU专著《热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学》(Lippincott, 2023)

注:所有标准需结合ICD-11编码NE80.3(暴露于未特指热机制)进行最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