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Other specified 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
编码PH3Y
关键词
索引词Exposure to thermal mechanism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
缩写其他特指热机制暴露
别名不明原因热源暴露、意外热源暴露、未知意图热源暴露、未明意图的热机制暴露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特指的热机制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暴露事件确认:明确记录到个体暴露于特定热机制(如工业热辐射、特定高温设备等),且暴露意图无法判定(非意外/非自伤)。
- 损伤机制匹配:热损伤模式与暴露热源特性一致(如红外线辐射伤呈网状红斑,蒸汽伤伴呼吸道症状)。
-
必须条件:
- 热源特异性暴露史:存在以下任一证据:
- 工作场所高温设备操作记录
- 环境监测显示异常热辐射值
- 目击者证词证实暴露行为
- 典型热损伤临床表现:
- 皮肤损伤符合热暴露特征(如一度烧伤红斑/二度烧伤水疱/三度烧伤焦痂)
- ≥1项全身症状(发热>38℃、意识障碍、呼吸困难)
- 热源特异性暴露史:存在以下任一证据:
-
支持条件:
- 行为评估:心理评估排除自杀/他杀意图(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4)
- 环境验证:热源温度≥45℃(红外测温仪数据)
- 时间关联:症状在暴露后24小时内出现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热损伤评估] --> B1(皮肤损伤检查)
A --> B2(全身状态评估)
B1 --> C1(创面深度检测-创面活检)
B1 --> C2(创面面积计算-Lund-Browder图表)
B2 --> C3(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
B2 --> C4(吸入性损伤筛查-纤维支气管镜)
A --> D[暴露事件验证]
D --> E1(环境热辐射测量-红外热成像仪)
D --> E2(设备温度记录-工业传感器数据)
判断逻辑:
-
创面深度检测:
- 活检显示表皮坏死→浅层烧伤;真皮胶原变性→深层烧伤
- 焦痂形成+无痛觉→三度烧伤(需植皮)
-
Lund-Browder图表:
- 成人烧伤面积>15% TBSA → 需液体复苏
- 儿童烧伤面积>10% TBSA → 紧急转烧伤中心
-
纤维支气管镜:
- 气道黏膜碳化/水肿→吸入性损伤→立即插管
- 无气道损伤→排除呼吸系统并发症
-
红外热成像:
- 检测到>50℃热点→证实高强度热辐射暴露
- 温度分布不均→提示特定设备热泄漏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烧伤创面感染风险↑ | 创面细菌培养+经验性抗生素 |
血清肌酸激酶 | 男38-174 U/L 女26-140 U/L |
>500 U/L:肌肉热坏死/横纹肌溶解 | 水化+监测肾功能 |
动脉血乳酸 | 0.5-1.6 mmol/L | >2.5 mmol/L:组织低灌注/休克 | 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支持 |
血清白蛋白 | 35-50 g/L | <30 g/L:毛细血管渗漏↑→水肿风险↑ | 补充胶体液+限制晶体液 |
尿肌红蛋白 | 阴性 | 阳性:肌肉热损伤→急性肾损伤风险 | 碱化尿液+连续肾功能监测 |
降钙素原 | <0.1 μg/L | >0.5 μg/L:细菌感染(创面/肺炎) |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优先排除急症:
- 大面积烧伤(>20% TBSA)→ 立即启动烧伤复苏协议
- 吸入性损伤证据→ 保护气道优先于其他检查
-
意图判定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暴露事件] --> B{设备故障?} B --是--> C[意外暴露] B --否--> D{防护缺失?} D --是--> E[过失暴露] D --否--> F[意图不确定] -
深度烧伤警示征:
- 焦痂+无痛觉+毛细血管无再充盈 → 三度烧伤 → 72小时内需清创
- 水疱+基底苍白 → 深二度烧伤 → 警惕进展为三度
参考文献:
- WHO《烧伤处理指南》(2023)
- ABA《烧伤中心诊疗标准》
- ICD-11官方注释文件 PH3Y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