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过冷环境下Exposure to excessive cold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
编码PH36
关键词
索引词Exposure to excessive cold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过冷环境下、暴露于人为原因的过冷环境下,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自然原因的过冷环境下,意图不确定的
缩写过冷暴露,意图不明、寒冷暴露,意图未定
别名冻伤,不明意图、低体温症,意图未知、寒冷损伤,意图未确定、寒冷伤害,原因不明、低温伤害,意图不确定、寒冷暴露,原因不明、不明原因的低温暴露、寒害,意图未定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过冷环境下(PH36)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环境暴露证据:
- 现场环境温度测量≤5℃(世界卫生组织寒冷暴露阈值)
- 暴露持续时间≥1小时(美国急诊医师协会指南)
- 核心体温检测:
- 直肠/食道温度计测量核心体温≤35℃(低体温症诊断标准)
- 环境暴露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暴露史不明确性:
- 无目击者证言
- 无自杀/他杀证据(法医评估)
- 无明确意外原因(如设备故障记录)
- 低温损伤临床表现:
- 存在≥2项核心体征:核心体温<35℃、皮肤苍白/发绀、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 暴露史不明确性:
-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证据):
- 高危因素:
- 年龄<5岁或>65岁
- 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 血酒精浓度≥0.08%(扩张血管效应)
- 继发性损伤:
- 冻伤(局部组织温度≤0℃)
- 凝血功能异常(PT/APTT延长>1.5倍)
- 高危因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1(生命体征监测) A --> B2(低温损伤评估) A --> B3(并发症筛查)
B1 --> C1(核心体温-直肠/食道) B1 --> C2(持续心电监测) B1 --> C3(无创血压监测)
B2 --> D1(冻伤分级检查) B2 --> D2(末梢循环评估-毛细血管再充盈>3秒) B2 --> D3(神经功能测试-意识量表)
B3 --> E1(胸部X光-排除肺炎) B3 --> E2(腹部超声-肠缺血评估) B3 --> E3(肌酸激酶检测-横纹肌溶解)
判断逻辑:
- 核心体温测量:
- 直肠温度<35℃ → 确诊低体温症
- 每降低1℃对应损伤分级(轻度32-35℃,中度28-32℃,重度<28℃)
- 冻伤评估:
- 四度分级法:I度(苍白麻木)至IV度(全层坏死)
- 复温后疼痛反应缺失提示神经损伤
- 心电图监测:
- Osborn波(J波)出现 → 特异性低温心电图改变
- QT间期延长 → 预警室颤风险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核心体温 | 36.5-37.5℃ | <35℃:低体温症;<28℃:高危多器官衰竭 |
凝血功能 | PT 11-13.5秒 | >18秒:低温性凝血病,需输注温血浆 |
血钾 | 3.5-5.0 mmol/L | >5.5 mmol/L:细胞膜钠钾泵失效,预警心脏骤停 |
肌酸激酶(CK) | <200 U/L | >1000 U/L:横纹肌溶解,需碱化尿液防肾衰 |
动脉血气 | pH 7.35-7.45 | pH<7.2:代谢性酸中毒,提示组织低灌注 |
乳酸 | 0.5-2.2 mmol/L | >4 mmol/L:休克早期标志,需升温+扩容 |
处理建议:
- 血钾>6.0 mmol/L: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
- CK>5000 U/L: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准备
- 凝血异常:升温至>32℃再评估,避免过早抗凝
四、诊断流程总结
- 首要确认:环境暴露证据 + 核心体温异常
- 意图判定:需法医/精神科会诊排除自杀/他杀
- 损伤分级:
- 轻度:被动复温+保温
- 中重度:主动核心复温(如胸腔灌洗)
- 并发症预警:重点关注心电、凝血、肾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 WHO《寒冷相关疾病防治指南》(2023)
- 《美国急诊医师协会低温症救治指南》(ACEP, 2022)
- 《中华医学会冻伤诊疗专家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