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粒细胞Myeloblast
编码XA6385
核心定义
原粒细胞(Myeloblast)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原粒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的造血微环境中,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粒细胞系列(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细胞。
- 重要毗邻:
- 与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紧密接触,依赖骨髓微环境的生长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增殖和分化。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造血系统,是髓系造血谱系的组成部分。
- 功能:
- 分化:在GM-CSF、IL-3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下,进一步分化为早幼粒细胞,最终形成成熟的粒细胞。
- 免疫防御预备:通过分化为成熟粒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参与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吞噬病原体。
3. 组织结构
- 细胞形态:
- 细胞核:大而圆,占据细胞大部分区域,染色质呈细网状(嗜碱性),核仁清晰可见。
- 细胞质:量少,呈淡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初级颗粒)。
- 分子特征:表达髓系标志物(如CD13、CD33),但尚未完全成熟。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作用:
- 作为粒细胞发育的“种子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维持自身数量并产生分化细胞。
- 在感染或炎症时,可加速分化以补充外周血的粒细胞数量。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粒细胞异常增殖并阻滞于未成熟阶段,导致骨髓浸润和外周血细胞减少(如贫血、感染风险增加)。
- 髓系肿瘤:原粒细胞基因突变(如FLT3、NPM1突变)可驱动白血病发生。
- 治疗方法:
- 化疗:使用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药物抑制异常增殖。
-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FLT3抑制剂)。
- 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高危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诊断要点:
- 通过骨髓穿刺活检观察原粒细胞比例(正常骨髓中比例<5%,AML时>20%)。
- 免疫分型和基因检测辅助确诊。
6. 常见误区
- 原粒细胞与早幼粒细胞混淆:原粒细胞是更早期的未成熟细胞,而早幼粒细胞已开始合成特异性颗粒(如中性粒细胞的溶菌酶)。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异常细胞为早幼粒细胞,而非原粒细胞。
二、参考文献
-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 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条目.
- 《血液病学》(第7版):急性髓系白血病章节,Elsevier出版社.
- 早幼粒细胞与原粒细胞分化特征比较(维基百科,2023年更新).
此定义基于权威医学文献和解剖学分类,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