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N674

核心定义

病原学详细定义: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 分类
    • 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无壁类细菌纲(Tenericutes)→ 末端螺旋体目(Mycoplasmatales)→ 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 支原体属(Mycoplasma)。
    • 亚型/变种
    • ATCC 29052(DBS1050菌株):源自瑞士白化细胞培养,需特殊无细胞培养基培养。
    • ATCC 17981(BTS-7菌株):从猪鼻腔分离,全基因组测序菌株,常用于药典检测标准。
    • 血清分型:未明确提及,但不同菌株可能存在抗原性差异(如α菌株与非α菌株)。
2. 形态与结构
  • 形态特征
    • 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球状、杆状、环状等),直径约0.2–0.3 μm。
    • 繁殖方式:通过二分裂或芽生增殖。
    • 结构特点:依赖胆固醇维持膜结构,无鞭毛或荚膜,但表面附着粘附蛋白(如P37蛋白)以粘附宿主细胞。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
    • 自然宿主传播:猪群间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环境(如鼻咽分泌物)传播。
    • 实验室传播:污染细胞培养基或实验器材,成为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常见污染物(占20%–50%)。
  • 流行病学特点
    • 广泛存在于猪群,尤其在密集养殖环境中易爆发,可引发呼吸道感染及多发性浆膜炎。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 宿主范围:主要感染猪,偶可污染实验室细胞培养物(如BHK-21细胞)。
  • 靶向组织:猪的上呼吸道、肺脏、鼻咽管及浆膜组织。
2. 感染过程
  • 粘附与侵入
    • 通过表面P37蛋白粘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如呼吸道上皮细胞)。
    • 在宿主细胞表面或胞内微环境中繁殖,导致组织损伤。
  • 致病性
    • 引发炎症反应,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 在细胞培养中,污染可导致细胞凋亡、代谢异常及生物制品质量下降。
3. 免疫逃逸
  • 抗原变异:部分菌株可能通过表面蛋白变异逃避宿主免疫识别。
  • 微环境适应:在无细胞壁特性下,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为病原体。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 典型疾病
    • 猪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多发性浆膜炎。
    • 实验室污染: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污染,影响生物制品安全性(如疫苗、细胞治疗产品)。
  • 临床表现
    • 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生长迟缓;实验室污染则导致细胞培养异常或实验结果偏差。
2.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培养法:需特殊培养基(如含马血清、HEPES缓冲液的无细胞培养基),标准支原体培养基可能无效(ATCC 29052需优化配方)。
    • 分子生物学
    • PCR扩增16S rRNA或P37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80 bp和360 bp)。
    • 使用Mycosafe®支原体DNA标准品(含ATCC 29052等菌株)验证检测方法。
    • 血清学: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如兔抗猪鼻支原体血清)。
3. 治疗与预防
  • 常见抗病原体药物
    • 抗生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对猪感染有效);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如替米考星)。
    • 实验室控制:使用过滤除菌的血清、定期检测细胞培养基,避免交叉污染。
  • 预防措施
    • 猪群管理:隔离感染个体,改善通风与卫生条件。
    • 实验室规范:严格灭菌流程,使用支原体专用检测标准品(如Mycosafe®)。
  • 耐药数据
    • 不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差异显著(如ATCC 29052与ATCC 17981基因组差异可能导致耐药性差异)。

四、参考文献

  1. 鲍呈祥, 等. (2018). 猪鼻支原体的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48(4).
  2. 李海利, 等. (2017). 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分离鉴定及鉴别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46(11).
  3. Lumiprobe官网. Mycosafe®支原体标准品技术说明.
  4. ATCC菌种描述(ATCC 29052和ATCC 17981).

注意事项

  • 实验室操作需注意生物安全,避免支原体污染。
  • 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因菌株差异可能导致耐药性。
  • 本内容基于猪鼻支原体的兽医学及实验室研究,不涉及人类感染相关临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