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黄斑Macula lutea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20
编码XA9V06
子码范围XA9V06 - XA9V06

核心定义

视网膜黄斑(Macula Lutea)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位于眼球后极部视网膜中央稍偏鼻侧(内侧),呈卵圆形区域,直径约5.5毫米。其核心区域为中心凹(fovea),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
  • 重要毗邻
    • 鼻侧:靠近视神经盘(视乳头)。
    • 周围:与视网膜其他区域(如周边部)相邻,但功能显著不同。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视觉系统,是眼球结构(视网膜)的关键组成部分。
  • 功能
    • 提供精细中央视觉(如阅读、辨色)。
    • 中心凹因视锥细胞高度密集,负责高分辨率成像和颜色感知。
    • 无血管分布(由脉络膜供血),避免遮挡光线。
3. 组织结构
  • 分层结构
    1. 色素上皮层:位于最内层,含黑色素细胞,吸收杂散光,支持视细胞代谢。
    2. 视网膜感觉层:包含多层神经细胞,其中黄斑区的视锥细胞(负责明视觉和颜色)高度集中。
    3. 中心凹特化结构:细胞层简化,仅存视锥细胞和节细胞,形成“板层结构”以优化光线传递。
  • 细分区域
    • 黄斑凹(中心凹):直径约1.5毫米,视力最敏锐。
    • 黄斑凸:凹周区域,视锥细胞密度逐渐降低。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中央视力:人类识别细节、阅读和颜色的主要区域。
    • 高分辨率成像:中心凹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呈一对一连接,确保视觉信号精准传递。
  • 辅助功能
    • 色素上皮层通过吞噬视锥细胞外节段,维持光敏物质更新。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黄斑区退行性病变,导致中央视力丧失。
    • 黄斑裂孔:中心凹组织撕裂,引起视力扭曲或缺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黄斑区液体积聚,影响视力。
    • 黄斑前膜/牵拉综合征: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粘连,引发视物变形。
  • 治疗方法
    • 抗VEGF药物注射(如雷珠单抗):用于湿性AMD或糖尿病黄斑水肿。
    • 激光光凝术:封闭异常血管,但可能损伤周围组织。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黄斑牵拉或裂孔。
    • 营养干预: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物质可能延缓AMD进展。
  • 康复要点
    • 定期眼底检查(如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病变。
    • 避免强光直射,佩戴防蓝光眼镜保护黄斑。
6. 常见误区
  • 误区:“黄斑病变=立即失明”。
    澄清:黄斑病变主要影响中央视力,周边视野通常保留,早期治疗可延缓进展。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黄斑(Macula lutea)(2025年更新)
  2. 《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章节
  3. 美国眼科学会(AAO)指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4. CSDN博客:视网膜生理解剖与临床关联分析(2023年文献综述)

以上信息基于权威医学资料整合,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