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体Aortic body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0VA6

核心定义

主动脉体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主动脉体位于主动脉弓的下方,靠近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外膜表面,距离心脏约10-15厘米(沿主动脉路径测量)。
  • 重要毗邻
    • 前方:贴近气管分叉处。
    • 后方:邻近胸导管。
    • 近端:与主动脉弓的第三个窦(左无名动脉窦)相邻,但两者功能不同。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主动脉体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化学感受器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 功能
    • 监测血液中的氧气分压(PO₂)、二氧化碳分压(PCO₂)和 pH 值。
    • 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气体交换平衡。
    • 通过神经信号影响心血管活动(如心率和血管阻力)。
3. 组织结构
  • 细胞组成
    • 类型 I 细胞(类似嗜铬细胞):直接感知血液中的气体浓度变化,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 类型 II 细胞(类似神经胶质细胞):支持类型 I 细胞的功能。
    • 神经纤维: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将信号传递至延髓呼吸中枢。
  • 形态:体积较小(直径约 2-4 毫米),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由结缔组织包裹。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低氧反应:当血液氧分压下降时,主动脉体触发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量。
    • 酸碱平衡调节:通过监测 CO₂ 和 H⁺ 浓度,参与维持血液 pH 稳定。
  • 与其他结构的关系:与颈动脉体(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共同构成外周化学感受器系统。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缺氧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动脉体过度激活可能导致呼吸窘迫。
    • 高血压:部分研究表明,主动脉体异常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神经调节失衡相关。
    • 副神经节瘤:罕见肿瘤,起源于主动脉体的嗜铬细胞,可能分泌儿茶酚胺导致血压波动。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β-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控制副神经节瘤引起的高血压。
    • 手术治疗:对功能性肿瘤进行切除,需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邻近结构(如迷走神经)。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监测血压和呼吸功能。
    • 对缺氧患者,需结合氧疗和病因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
6. 常见误区
  • 与主动脉窦混淆:主动脉窦(主动脉瓣上方的三个膨大腔)与主动脉体功能不同,前者参与心脏瓣膜活动,后者是化学感受器。
  • 过度依赖主动脉体功能: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在呼吸调节中起主导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如主动脉体)为辅助。

参考文献

  1. 《人体解剖学名词》(中国解剖学会编著),附录中英文索引明确标注主动脉体(Aortic body)的定位与功能。
  2. 维基百科“主动脉体”条目,分类树显示其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节旁体(Paraganglia)。
  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提及主动脉体在高血压病理机制中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