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缝大?其实是结石清除!科学洁牙护牙周

洗牙后牙缝大?其实是结石清除!科学洁牙护牙周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3 09:31:22阅读时长3分钟1452字
口腔科牙周病牙结石洗牙漱口水口腔护理

洗牙的专业名叫“龈上洁治术”,听起来挺专业,其实就是给牙齿做深度大扫除。你每天刷牙像擦桌子,可桌缝里的陈年污垢总擦不到——牙结石就是牙齿上的“陈年污垢块”,是食物残渣、细菌和唾液里的钙结合成的硬东西。别小看这结石,每克上面藏着1000亿以上的细菌,这些细菌不断释放毒素,时间长了会让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甚至掉牙。

科学验证:洗牙伤牙?别信谣言!

很多人怕洗牙让牙缝变大,其实是误会了。牙结石像水泥砂浆一样,长期压着牙龈,把牙龈压得萎缩了。等结石清掉,原本被挡住的牙缝露出来,这不是洗牙的错,反而是牙龈开始恢复健康的信号。2023年《牙周病学杂志》研究证实,规范操作的洗牙不会伤牙釉质——超声波的振动幅度只有0.1-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远远低于牙齿自己能承受的范围。

这四类人,更要定期洗牙

  1. 吸烟的人:烟雾里的焦油会加速牙结石形成,比不吸烟的人多43%的概率长结石;
  2. 爱喝茶的人:茶多酚和唾液里的钙结合,容易在牙面形成附着的污垢,绿茶爱好者里58%会有牙面着色;
  3. 戴牙套的人:固定矫治器会多35%的清洁死角,没做好护理的话,76%会得牙龈炎;
  4. 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会让牙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40%,牙周炎发展速度是普通人的2.3倍。

专业洗牙,到底怎么做?

现在洗牙一般有四步:第一步用超声波震碎结石(频率25-40kHz,像用小震动把结石“敲”下来);第二步用气雾冲掉碎渣(水雾加空气把牙缝里的碎末冲干净);第三步抛光(用橡皮杯沾清洁膏把牙面磨光滑,不让脏东西再粘上去);第四步查死角(用特殊染色剂涂一下,没清干净的地方会变色)。整个过程30-60分钟,2022年的数据显示,每年洗2次规范的牙,能让牙周炎发病率降低67%。

漱口水不是随便用的,这3点要记牢

  1. 什么时候用? 刷牙后用效果最好!因为这时候牙面的小缝隙张开着,有效成分能钻进去,比平时多40%的效果;
  2. 用多少? 倒15ml(看瓶身刻度线),含在嘴里60秒——超过80%的人都倒太少,效果打折扣;
  3. 选什么成分? 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别连续用超过7天,会打乱口腔里的细菌平衡,建议和含氟的换着用。

这些洗牙误区,别再信了!

✘ 洗牙后酸痛=伤牙? 其实是牙本质暴露后的暂时敏感,78%的人3天内就会自己好,用脱敏牙膏就行;
✘ 洗牙能让牙齿变白? 不是!是把牙上的色素(比如茶渍、烟渍)清掉了,恢复牙齿本来的颜色,不是化学漂白,正常洗牙不会改变牙齿本身的颜色;
✘ 洗牙越勤越好? 健康人6-12个月洗一次就行,洗太多反而伤牙釉质——每年洗超过3次的人,牙敏感的概率会增加25%。

在家怎么护牙?这4招最科学

  1. 巴氏刷牙法:牙刷45度对着牙龈沟,小幅度震颤,每次刷够2分钟;
  2. 每天用牙线:把牙缝里的脏东西挑出来,带蜡的牙线不容易卡牙;
  3. 每月用菌斑显示剂:涂在牙上,没刷干净的地方会染色,能直观看到哪里没刷到;
  4. 电动牙刷选声波震动的:比手动刷牙多清21%的菌斑,效果更好。

特殊人群,护牙要更小心

  • 孕妇:怀孕期容易得牙龈炎,最好孕前洗次牙,用0.12%氯己定漱口水,孕期一定要做口腔检查;
  • 戴牙套的人:用正畸专用牙刷+牙缝刷,每顿饭后都要清洁,用菌斑显示剂查有没有没刷干净的地方;
  • 种牙的人:用软毛种植牙刷+不磨的清洁剂,每6个月去医院做种植体周围维护。

2024年口腔护理,有这些新方法

  1. 菌斑pH值监测:用智能漱口水测口腔酸碱性,早发现龋齿(酸性环境容易长龋齿);
  2. 益生菌漱口水:调节口腔里的细菌平衡,能降低34%的牙龈炎风险;
  3. 激光牙周检测:能查到0.5mm以下的牙周袋(牙龈和牙之间的缝隙),比传统探针准40%;
  4. 家用超声波洁牙器:选频率≤25kHz的医疗级,要跟着专业指导用,别自己乱试。

其实,洗牙不是“额外护理”,是口腔健康的“基础保障”。结合规范的日常清洁(刷牙、牙线、漱口水),定期洗牙能把牙周炎、龋齿的风险降下来。记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第一步——牙齿干净了,吃嘛嘛香,身体才会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