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总不好?当心过敏性鼻炎找上门!

打喷嚏流鼻涕总不好?当心过敏性鼻炎找上门!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10-13 11:03:16阅读时长3分钟1221字
耳鼻喉科,变态反应科,儿科过敏性鼻炎感冒打喷嚏过敏原鼻腔冲洗抗组胺药免疫疗法鼻用激素花粉症尘螨过敏

当你连着打了好几个“阿嚏”,是不是立刻会想:我这是感冒了?还是过敏性鼻炎犯了?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毕竟两者都有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差远了。而且你可能不知道,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经到了17.6%,每年还新增超2000万病例,不少人都把过敏误当成感冒治,反而越治越不对。

过敏性鼻炎的“作案”全过程

我们的鼻腔黏膜上有一群“站岗的警卫”叫肥大细胞,平时安安静静守着大门。可一旦碰到花粉、尘螨这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过敏原),它们就会立刻“拉警报”——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就像在鼻腔里放了串小鞭炮:血管一扩张,鼻子就堵了;腺体开始疯狂分泌,清水样的鼻涕止不住;神经末梢被刺激到,就会连着打打喷嚏。更厉害的是,这种过敏反应最快30秒就能触发,比普通病毒感染快多了!

破解过敏原的“密码本”

现在能引发过敏的“凶手”超过300种,主要分四大类:最常见的是“吸进去的”——尘螨(占了过敏性鼻炎诱因的68%)、春秋季的花粉;还有“吃进去的”——牛奶、鸡蛋(小朋友更常见);“接触到的”——宠物皮屑、化妆品;以及“药里的”——某些抗生素。想明确自己对啥过敏,建议做皮肤点刺试验或抽血检查,但要注意,约25%的人有“隐形过敏原”,得结合激发试验才能查出来。

治疗方案的“三重奏”

对付过敏性鼻炎,得打“组合拳”,分三步应对:
1. 环境控制:筑起第一道防线
先把过敏原挡在门外——比如装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能过滤掉99.97%的PM0.3小颗粒);用防螨寝具(织物密度得超过200支/平方厘米);花粉季节别开窗户和车的外循环,这样车内花粉浓度能降90%。

2. 药物选择:精准打击炎症
比如新一代抗组胺药,吃了不犯困,连续用1年能降低40%的复发率;鼻用激素混悬液(小朋友用得遵医嘱),局部浓度更高,效果更好;还有白三烯调节剂,不过要注意看副作用提示。

3. 免疫疗法:从根本上改写过敏记忆
比如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像尘螨滴剂),用2-3年调整免疫系统。研究说治疗5年后复发率能降72%,还能预防对新的过敏原过敏。

特殊人群的应对策略

儿童患者
小朋友得过敏性鼻炎,首选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温度要32-34℃,跟体温差不多);6月龄以上可以用西替利嗪滴剂,但得听医生的;还要注意查有没有腺样体肥大——要是腺样体堵了,会影响呼吸和睡觉。

孕妇群体
优先选鼻用激素(得医生评估安全性);别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容易影响血压;如果计划怀孕,孕前3个月可以开始免疫疗法,提前调整免疫系统。

治疗新进展

现在还有些新方法:比如生物制剂,专门靶向IgE抗体,对重症患者效果不错;中医针灸也有帮助,每周3次连做8周,能把症状评分降30%;还有花粉季前3个月补充维生素D(得遵医嘱),也能帮忙减少过敏发作。

必须警惕的危险信号

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找医生:嗅觉减退超过2周(可能是黏膜肿得太厉害);单侧脑袋一直疼(排查鼻窦炎);白天注意力根本集中不起来(鼻子堵得缺氧);小朋友睡不好觉(比如打鼾、翻来覆去,要查腺样体)。

总的来说,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虽然症状像,但本质完全不一样——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会有发烧、浑身酸懒,1周左右能好;而过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统“太敏感”,碰到过敏原就犯,症状是反复打喷嚏、清水鼻涕、鼻子痒,能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只要分清了,先防过敏原、再用对药、特殊人群遵医嘱,就能把过敏性鼻炎“管”好,不用再被“阿嚏”缠得难受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