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桃体炎来袭,你的喉咙正在经历什么?
2025-10-20 17:17:03阅读时长3分钟1088字
我们的咽喉深处藏着一个“免疫小哨兵”——扁桃体,它是守护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专门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菌。当病菌突破口腔、咽喉的物理屏障(比如黏膜),扁桃体周围的淋巴组织就会立刻启动“防御模式”,引发局部炎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扁桃体炎。成人每年大概会遭遇1-2次,大多由病毒(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最常见的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典型表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急性发作时,症状会逐渐加重,主要有这几点:
- 喉咙痛越来越厉害,咽口水、说话甚至吞东西时疼得更明显,有时还会放射到耳朵;
- 发烧,体温常常超过38℃,伴浑身没力气、肌肉发酸;
- 下巴两边的淋巴结肿起来,用手按一按特别疼;
- 张开嘴能看到咽部红肿充血,严重时还会有白色的脓性分泌物;
- 说话时鼻音变重,听起来含糊不清;
- 如果症状超过48小时还没缓解,得小心引发并发症。
不同感染类型,处理方式不一样
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发烧时可以用解热镇痛药(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局部可以做雾化治疗,或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咽喉;
细菌引起的:得先通过快速抗原检测结合症状确诊,再根据药敏结果用抗生素(一般需要连续用10天,具体得听医生的);
辅助治疗要注意:中成药得辨证使用,别同时吃多种;雾化时可以配合重组人干扰素,但所有治疗都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家庭护理:做好这4点,帮喉咙“缓口气”
- 体温监测:每天用电子体温计多测几次,要是一直高烧不退(比如超过38.5℃持续很久),得特别警惕;
- 补充液体:每天喝够基础水量(比如成人每天1500-2000ml),也可以喝电解质饮料,避免脱水;
- 营养支持:吃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粥、藕粉、鸡蛋羹、温凉的牛奶,保证身体有足够能量;
- 环境调整: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可以用加湿器),温度别太高或太低(20-24℃比较舒服),减少咽喉的刺激。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急诊指征(别犹豫,立刻去):
- 呼吸困难、咽东西费劲,像喉咙被卡住一样;
- 高烧持续超过72小时,吃了退烧药也没退烧趋势;
- 单侧喉咙痛,还张不开嘴,可能是局部脓肿等并发症;
专科门诊指征(及时找耳鼻喉科医生):
- 症状持续48小时没好转,甚至更严重;
- 突然长出皮疹、关节疼等全身症状;
- 小孩出现流口水、不肯吃饭、哭闹不止的异常情况。
长期预防:帮扁桃体“强壮起来”
- 有基础病(比如慢性咽炎、糖尿病)的人,要控制好病情,定期检查上呼吸道;
- 接种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比如流感疫苗),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 正确使用口腔护理产品(比如漱口水、牙线),保持咽喉局部的清洁环境;
-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熬夜、少抽烟喝酒、多锻炼(比如慢跑、游泳)、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增强整体免疫力。
急性扁桃体炎虽然常见,但可别不当回事——早识别症状、做好家庭护理、该就医时及时找医生,再加上日常预防,就能帮扁桃体这个“小哨兵”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咽喉健康,减少炎症发作的麻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