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短途旅行比一次长假更提升幸福感

多次短途旅行比一次长假更能提升幸福感

作者:孔祥勇
2024-12-05 10:20:39阅读时长3分钟1182字
心理科心理健康幸福感心理预期短途旅行压力缓解正念冥想

澳大利亚的临床心理学家蒂姆·夏普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相较于一年中一次性休完所有假期,将假期分散成多次短途旅行可能对提高个人的整体幸福感更为有效。这一结论基于人类大脑对于积极期待的心理机制。

为什么频繁的小假期更让人感到快乐?

夏普指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倾向于预测未来,并从中获得乐趣。当我们计划即将到来的好事时,如度假、聚会等,这种期待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一项针对中国旅行者的研究表明,在旅行前人们会因为憧憬而感受到更高的幸福水平。同样地,在荷兰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与那些没有外出的人相比,即将踏上旅程的人们表现出了更强的幸福感。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额外的喜悦往往在实际出行之前就已经达到了顶峰。

小休息的力量

专家建议,即使是非常短暂的休息时间也能产生显著效果。例如,仅一天的假期就可以帮助缓解累积的压力。这是因为频繁地享受小规模但愉快的经历有助于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压力积压。许多人习惯于连续工作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开始享受年假,然而这样的安排往往导致他们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先花几天时间恢复体力,从而减少了真正放松的时间。

平衡现在与未来

另一位心理学家艾玛·西姆斯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平衡的重要性。她认为,虽然对未来美好事物保持乐观态度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下。西姆斯提倡通过设定简单的目标来增加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比如早晨的一杯咖啡仪式。与其匆匆忙忙地喝完,不如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口带来的满足感。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也为未来的某项特别活动保留了一份美好的期待。

寻找意义而非仅仅是快乐

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布罗克·巴斯蒂安提出,除了追求瞬间的快乐之外,建立一种目标感也是通往持久幸福的关键路径之一。他解释说,当人们努力实现某个具体目标或是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时,他们通常会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尽管规划令人兴奋的旅行确实能够减轻压力并带来短期的愉悦感,但长期来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他人以及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获得深层次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关知识扩展

  • 心理预期的作用: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好事情抱有希望而感到开心。这种正面的情绪可以提前缓解当前面临的困境。
  • 幸福的两种类型
  • 享乐型幸福:指通过直接参与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所获得的即时满足感。
  • 目的型幸福:则来源于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或是达成重要的人生目标所带来的内在成就感。
  • 如何创造积极的日常体验
    1. 设立小目标:给自己设置一些容易达成的小任务,比如每天读几页书、学习一个新的单词等。
    2. 培养感恩心态:定期记录下你感激的事物,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为生活中的亮点。
    3. 练习正念冥想:通过专注于呼吸或其他身体感觉来训练自己活在当下,减少焦虑情绪。
    4. 主动联系朋友家人:与亲近之人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增强彼此间的情感纽带。

综上所述,虽然长假期无疑提供了逃离日常工作压力的机会,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采取更多次短途旅行的方式或许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平凡之美,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