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 | 甲状腺癌发病上升是碘盐“惹的祸”
1990年9月,联合国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相关宣言,提出全球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我国也响应了这项宣言。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通过不到一个半月后施行,由此开始了全民补碘。
〝一刀切的副作用〞
然而一刀切的补碘会产生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通常是在长期慢性缺碘病人快速增加碘摄入量,或碘摄入量过高之后发生的,它包括有。
(1)碘性甲亢(IIH)
碘干预措施实施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是IIH。在全世界近百年的食盐加碘的历史经验中,IIH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它通常发生在补碘后1年左右,从流行病学看大约持续1-5年(少数5-10年),而后下降至食盐加碘前的水平。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
AIT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观察发现补碘后(补碘量过多)通常会使AITD加重或诱发隐性AITD变为显性。这些副作用往往仅发生在实施碘盐后的5-10年内,且仅发生在对碘敏感的少数人中。
甲状腺癌发病上升是与加碘盐有关吗?
流行病学专家认为,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数肿瘤都呈上升态势,但是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迄今并不清楚。因此,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存在某种联系的推论依据不充分,缺乏令人折服的有力证据。相反,采取补碘干预可使甲状腺癌向低恶性转化已被广泛认同。
所以,我们过分担心加碘盐造成甲状腺癌的风险,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食盐中加多少碘为“合适”?
在前面的科普文章里,我们提到,一刀切的补充加碘盐,尤其在高碘地区补充,确实存在问题!鉴于此,卫生部门已制定了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并将食盐加碘量进行了更科学的调整。
严格的碘营养监测和据此进行加碘水平的调整,把人群尿碘水平控制在300mg/L以下(最好在100-200mg/L)即能有效地控制碘缺乏病,又能使其副作用(患碘性甲亢和AITD的危险性)降至最低水平。
1999年的监测发现儿童尿碘水平仍略高于300mg/L,于2000年将加碘水平由50 mg/kg下调到35 mg/kg,之后的监测发现尿碘水平已下降之200mg/L左右,这表明目前的加碘水平是合适的。
海产品能替代“碘盐”吗?
传统观念认为,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岛的海产品供应丰富,居民可从海产品中获取足够的碘营养,不需要采取食盐加碘措施。
但国内外现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却证实沿海地区人群也不例外地存在碘营养不足,如上海、浙江舟山等地碘盐食用率低的地区,也存在碘摄入量不足的趋势。实际上,经过科学测定,海盐和普通海鲜,除了海带,含碘量都很小,远远达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需碘量。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雷晓凌主任说,经过测定,每公斤海盐实际上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碘量150微克计算,以成人每天吃10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1-3微克,远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一公斤海鱼的含碘也就是200微克左右,要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就要每天至少吃750克海鱼才够,“普通的家庭,不可能每天都吃这样大量的海鲜。”
我们解释了目前使用加碘盐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
加碘盐可导致患甲亢或者甲减的疾病增加,对甲状腺癌的风险不确切。
目前各地区已经根据人群普遍情况进行了碘含量的调整。
海鲜取代加碘盐并不现实。所以适量食用加碘盐总体上是安全的!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责任编辑:郎成林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
对不起大家!”北京石景山万达女子自述为何破坏报警器外出?去公共场所时如何防范新冠病毒?
-
最近半个月新型冠状病毒在北京蔓延开来,在这重要时刻高危地区的人群还需做好防范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门。但因为其他因素必须去人多的地方或……详细>>
-
青岛:本次疫情相关病例与胸科医院高度相关?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就医需注意什么?
-
最近这几天青岛出现新增病例,一时间让人们很是担忧,害怕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很多人因为疾病因素而不敢去医院就医,担心会被感染,其实只要做……详细>>
-
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
-
2010年12月3至5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省中……详细>>
-
【5.18】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健康日之第二届冠心病公益学校《塑心学堂》开班招生啦!
-
每年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心血管危险因素。详细>>
-
守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命闯关 默沙东携手多方伙伴探索中国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新格局
-
巨细胞病毒(CMV)是疱疹病毒科最大的病毒,在健康人群中传播广泛,看似“平平无奇”、杀伤力不大,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CMV……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