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全国爱肝日】关于“乙肝”的十个谣言,一次说清楚
日常生活中
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等
说起这几个词语说家都不陌生
但又不太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或过于恐惧,或过于轻视
今天
我就带大家揭开“乙肝”的神秘面纱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是我国导致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第一大原因,2020年全球50%左右的肝癌发病和肝癌死亡都发生在中国。
“乙肝”病程漫长,病情进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过程。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诊治,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但乙肝病毒可防可治,如果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乙肝患者将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水平,为此面对乙肝,我们有必要挖一下它的老底,澄清一些误区,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误区一:感染乙肝后无法自愈
很多人担心感染乙肝病毒后终身无法治愈,但实际上所有急性乙肝感染者有70%会自动清除,其中成人急性乙肝感染后约90%会自愈,婴儿或儿童约30%-50%会自愈,只有新生儿或者免疫缺陷者自愈率较低,仅有10%。因此,乙肝并非完全无法自愈。
误区二:共同生活会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
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住同一间宿舍、一起吃饭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误区三:母亲有乙肝,会遗传乙肝给宝宝
乙肝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在我国主要以母婴传播为主,多发生在围产期。新生儿通过损伤的产道/剖宫产过程中,与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接触传播。那么女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呢?答案是肯定的。
做好“母婴阻断”即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 1、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并于接种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判断母婴阻断治疗是否成功。
误区四: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了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感染上乙肝的风险极低。同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增强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因此我们提倡乙肝妈妈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期间出现乙肝肝炎活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此时应以妈妈的身体健康为重,暂停母乳喂养。
误区五:乙肝是不治之症
目前乙肝虽还不能治愈,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传染性,也可以让患者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
虽然暂时还没有根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但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缓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药物——抗乙肝病毒药。部分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乙肝优势人群(优势人群是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1500IU/ml且HBeAg阴性的患者),联合干扰素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因此慢乙肝不是不治之症,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误区六:“大三阳”比“小三阳”更危险
乙肝五项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标志物中第1、3、5项阳性,“小三阳”是指第1、4、5项阳性。通常认为乙肝“大三阳”发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转阴并产生e-抗体)后变成乙肝“小三阳”,因此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更危险。
然而,两者哪个更危险是指哪个更容易引起肝硬化或者肝癌。实际上,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发生肝硬化或者肝癌的危险性是一样的,甚至部分“小三阳”患者自认为病情稳定,过于盲目乐观,延误治疗,会比“大三阳”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或肝癌。两者都应引起患者重视,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时要及早进行治疗。
误区七:肝功能指标正常=肝脏正常
肝功能指标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就没有病变,很多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血清转氨酶呈波动性,一次检查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即使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当处于代偿期时,肝功能也可以完全正常。因此我们应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载量(HBVDNA)、甲胎蛋白(AFP)、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肝硬度或肝活检等综合评估病情。
当然,转氨酶升高受多因素的影响(如用药、劳累、饮酒等),不用因偶尔一次升高而过度担忧,可定期检查以确认。
需要注意:根据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列情况即使转氨酶正常,只要血清乙肝病毒(HBVDNA)阳性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肝癌家族史;
年龄>30岁;
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
HBV相关肝外表现。例如: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另外,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论其转氨酶和HBV DNA 水平及 HBeAg阳性与否,均建议抗病毒治疗。
误区八:抗病毒对治疗乙肝没作用
乙肝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或1-2年的干扰素治疗,导致有人认为抗病毒对治疗乙肝不起作用。
对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肝癌发生进展,且干扰素在治肝防癌上更有优势。
误区九: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要发生肝癌了
甲胎蛋白(AFP)升高对早期筛查肝癌很重要,但并不是其升高就代表一定是肝癌,例如肝脏有明显炎症时、怀孕时,AFP也可升高。
临床上诊断肝癌需要结合肝癌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作出判断。
误区十:保肝药物多多益善
乙肝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通常指ALT(谷丙转氨酶)高于检测值上限),在排除其他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后,就应积极启动抗乙肝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最好的保肝治疗。因为一旦乙肝病毒得到了抑制,肝脏的炎症也能得到改善。
对肝组织炎症明显或ALT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酌情使用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的药物,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肝药物。
总之
对于乙肝 战略上藐视它
我们不必过于恐慌
战术上重视它
应尽早开始接受正规治疗
早日达到临床治愈
让肝脏重获新生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 | 石四药集团执行总裁兼药品事业部总经理甄占军
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 | 青岛黄海制药-青岛黄海制药华南大区总经理郝斐
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 | 广西恒拓集团特康医药有限公司刘国炜
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 | 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王兴珂
-
发现慢性肾病新靶点和新化合物?身体发出4个异常信号,很有可能是肾脏病变?
-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毒素和垃圾,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旦肾脏发生病变会引发多种问题,甚至会因为……详细>>
-
食欲不振不想吃饭怎么办?快看看这几个好办法,有效解决消化不良!
-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秋季,但是天气的温度还在保持跟夏季同步的状态,而这个时间段也是很多人患胃病的高峰期。因为面对持续高温的天气,很多人正餐吃……详细>>
-
首个被治愈艾滋病的“柏林病人”癌症复发,临终前呼吁人们别放弃?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死因有哪些?
-
艾滋病是致命性的性病,这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受到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彻底根治艾滋病,患者往往因为感……详细>>
-
央视评成都确诊女孩信息遭泄露,不应将疫情的焦虑转移到网暴当中去?如何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网络面前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或因为一张图片或朋友圈的心情表态而泄露个人信息,甚至遭到他人的报复,在21世纪该如何防止个……详细>>
-
首个针对中国内地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工具——自闭症儿童常模数据在中山三院发布!
-
4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迈向独立自主”。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