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频发,专家提醒:管控好风险因素
秋冬之际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明显进入了高峰
不少心血管慢性病的患者
因为病情加重或者突发情况到医院就诊
气温下降,气候干燥
心血管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
更需要管控好风险因素
若出现不适
应及时就诊
评估病情程度和发展
避免疾病急发
为什么秋冬季慢性病容易急性发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爱兰教授总结了几个导致慢性疾病急发的重要因素:
1、气温下降导致血管的收缩和心率加快,例如此前收治一位40多岁的患者正是因为气温下降,突发胸痛,送院救治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
2、气候干燥,血液粘稠度都会随之增加;
3、天气寒冷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4、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或者搬动重物,都可能诱发慢性病急发。
哪些症状表现是疾病急发的前兆?
有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心血管病史或者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慢性病进入秋冬季节后,若出现胸口闷痛不适、活动乏力、喘不上气、呼吸困难、冒冷汗、心悸、平躺气喘、口齿不清、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都有可能是心梗、心衰、脑卒中等疾病急发的前兆或者提示。
此外,陈爱兰教授提醒,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出现牙痛、脖子痛、肩膀痛、手背痛等非典型部位的疼痛,同样需要值得注意,也有可能是心梗发病的先兆,都应该及时就诊。
年轻人也要注意心梗突发
除了老年人群以外,中青年人同样不能忽视秋冬季突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尤其是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大量吸烟等健康问题,加上工作压力、熬夜加班、暴饮暴食等因素,也会增加出现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
而且这些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中青年人又不了解自身身体情况,都会忽略疾病发生的风险。
陈爱兰教授建议普通人群每年都接受体检,尤其是要检查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
若相关指标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否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慢病急发?
做好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预防工作,首先是生活方式的管理,适时增添衣物,以免感冒、感染诱发慢性病的加重。
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盲目进步也是不可取的。
此外,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心率、体重、睡眠等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都要做好管控。具体标准可见下图:
秋冬温差大,对血压有一定影响,一些高血压患者都很关心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的种类和用量。陈爱兰教授表示患者首要是做好日常的血压监测,同时由专科医生评估目标血压,并指导降血压药物的种类和药物的使用量。
每个高血压患者因为年龄、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都有相应不同的目标血压,以及适合自身的降血压药物,若自觉血压情况难以控制,则需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门诊中不少患者都会问到是否需要在家中常备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用于应急。
陈爱兰教授表示,一些应急药物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当患者出现突发状况下,无法自行判断应该服用哪些药物,不同情况使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建议尽快拨打120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相对稳妥。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检查抑郁一般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医是否可以治疗男性脱发
2025-05-14男性脱发是否会遗传
2025-05-14男性脱发的危害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