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100天,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痛”,跌倒就是那名罪魁祸首,人都是“跌不起”,老年人更是如此。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我们积极地干预和控制。
艾滋病(AIDS)是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CD4+T淋巴细胞不断下降,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老年艾滋病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跌倒、坠床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产生严重影响。
怎样防止跌倒发生?
跌倒(Fall)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跌倒的危险因素: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感能、骨、中枢系统功能减退,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反应力变差,骨骼脆性增加,导致老年人走路不稳,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疾病因素,老年人患病种类越多,跌倒的危险性就越大。由于病理性改变及服用药 物影响感觉、中枢神经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与协调,使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储备降低,艾滋病患者由于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反射异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的头晕、眩晕、视物不清,患者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
药物因素,镇静、精神类药物会影响人的平衡能力,易导致跌倒。扩血管药使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抗焦虑药、非留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心律不齐、意识错乱等,大量或多种药物的混杂作用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可引起老年人跌倒次数增加。
心理因素,老年人跌倒与跌倒当时的情绪因素有关,多数跌倒者共同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太匆忙,或情绪不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另外,还由于他们心理不服老,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家属、护士和护工,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在行走时缺乏稳定性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饮食因素,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和精神 症状支配经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挑食等而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几率。
社会因素 陪护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陪护与患者的关系不和谐,陪护时间无法保障,对老年患者生活习惯不了解等。另外,家属对护理服务标准要求高,对护理中采取的一些必要约束性措施等不理解,常有干涉护理工作现象,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这些都给老年患者安全带来隐患。
老年人为什么不可以跌倒:
①跌不起:五老有一跌,十跌有三伤。曾经跌倒的长者,再次跌倒机会很高。
②伤不起:一般会造成受伤,关节脱臼,骨折,头部外伤,淤血,疼痛,生活品质变差。重者颅内出血。长期卧床,死亡。
③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对家人生活上的更加依赖。反而造成家人在照顾上的困难、人力与花费的增加。
跌倒给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皆造成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但是生活中很多跌倒是可防可控的。
一:衣
选择防滑且合体的衣物及鞋子,沐浴时切忌赤脚沐浴。
二:食
1、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如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降压、利尿、调节血糖等药物后应及时上床休息,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
2、睡觉前2 小时勿饮用太多水,睡前如厕。夜间需要如厕时,可寻求家属帮助。
3、使用频率较高的生活用品,如水杯、餐纸、眼镜等置于易取处
三:卧
从卧位至下床做到“3个半分钟”:1。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2。在床上静坐半分钟3。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跌倒高风险患者,家属应陪伴在身边
四:行
1、少在人员较多的地方走动。
2、使用合适的防滑助行器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3、感到头晕、乏力、虚弱时暂缓下床。体位转移或行走时,请通知家属帮忙。
4、勿穿着拖鞋外出,尤其下雨天气,路面潮湿,应穿着防滑鞋。
五:环
1、打扫拖地、清洗浴室、面盆、厕所时或地面有水、汤、果汁时,请勿下地走动。
2、夜间请将物品收于柜内,无障碍物,保持走道宽敞,打开地灯。
3、跌倒发生高风险地点:床边、厕所、面盆边、走廊及人员较多处,请注意防范。
注:若跌倒发生后,不要急于起身,也可寻求帮助,根据伤情给予必要的帮助,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跌倒 艾滋病
-
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 全国大学生防艾知识竞赛参赛者超60万
-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前,艾滋病的蔓延和扩散已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青年学生的感染者逐年增加。在校学生自我……详细>>
-
广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小12岁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
青年学生染艾滋已经不能再忽视了!近日,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青年学生染艾调查报告,折射出专家的担心。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详细>>
-
科学家揭示艾滋病毒躲避人体天然防御系统手段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6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分子,其可充当艾滋病病毒(HIV)的“隐形斗篷”,使病毒能够藏身于细胞内,而不会触发……详细>>
-
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 治乙肝疫苗进入临床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诊防治技术和相关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的阶段……详细>>
-
云南省数万流动人口接受艾滋病防治培训
-
记者从云南省第二轮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云南省第二轮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各项目县(市)针对重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