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湖医院)成功为三名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策略,患者目前康复状况良好。作为深圳市成功开展此项技术的首家医院,这标志着罗湖医院在治疗心房颤动治疗策略和技术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这是罗湖医院自2014年10月在深圳市率先开展左心耳封堵术以来,再次在深圳市率先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新技术。
三例患者中两例为老年女性,一例82岁,另一例73岁,均合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82岁女性患者合并脑梗塞病史、血管病变,栓塞风险评估CHA2SD2-VASC评分为7分,而73岁的女性患者CHA2SD2-VASC评分为4分。第三例患者为老年男性,68岁,也合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具有房颤卒中的高危因素2项。
心血管内科主任裴晓阳率领团队经术前讨论,决定选择“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策略。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而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
手术在心血管内科裴晓阳主任及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麻醉医师,心脏超声医师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完成,均对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同时行左心耳封堵术,三台“一站式”手术平均用时2.5小时左右,手术过程顺利。在罗湖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术前做了大量的相关准备工作及评估),恢复亦较快。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两位患者术后第三天出院,三位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房颤的治疗策略方面,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可使房颤患者的心律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显著降低房颤脑栓塞的发病率。然而,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改变很大、存在高栓塞风险的患者,无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还是术后,均不能完全避免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且这些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比例较高,复发后血栓栓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而左心耳封堵术则能够成功堵闭房颤患者血栓来源,避免房颤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这种全新的“一站式”治疗技术通过微创,既消融了房颤又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同时“一站式”治疗方法既减少了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又降低了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也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有学者称之为房颤治疗之“双保险”。
罗湖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将其与左心耳封堵术两项技术相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根治房颤,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为众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关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湖医院)心血管内科
科室概况
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湖医院)心血管内科建立于1994年,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心血管诊疗中心。 由住院病房、 CCU病房、专科门诊、心功能室、介入导管室等组成。现有医师12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医学博士2人,硕士4人,学士6人;现有护士24人。
开展项目
近年来心内科密切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服务辖区百姓健康,年收治1300余例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急危重患者200-300例,治愈好转率达95%以上。收治疾病常见的有:各类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各类型心肌病、心肌炎;各类型瓣膜病;各类型心律失常;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各类型心包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学科带头人
裴晓阳 心血管内科主任
裴晓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留德学者。工作格言: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审慎而后行医。
优势特色
2014年7月,深圳市首个由医院单个科室打造的微信公众号“罗湖心脏频道”开通,旨在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直接沟通与交流的平台。2014年10月,在深圳市率先开展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以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卒中事件发生。率先在深圳开设心房颤动专病门诊暨房颤抗凝门诊。开通24小时全天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的及时救治赢得了时间。为了更好地为辖区百姓服务,心脏中心定期举办“心血管健康教育大讲堂”,在医院为老百姓义诊,还会定期到社区、图书馆等地方宣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心血管内科拟打造“6S管理”模式标杆科室,设立“医患沟通园地”营造科室文化氛围、开辟“医患种植园”美化科室环境。开展社区医生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培训项目,实现双向转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晓萌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罗湖医院 一站式手术 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射频消融术
-
青岛:本次疫情相关病例与胸科医院高度相关?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就医需注意什么?
-
最近这几天青岛出现新增病例,一时间让人们很是担忧,害怕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很多人因为疾病因素而不敢去医院就医,担心会被感染,其实只要做……详细>>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走进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抗癌英雄”现身亲述抗癌经历
-
4月17日下午,由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和广东康复乐园协办的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科学……详细>>
-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名医生进入"第三届羊城好医生"荣誉榜单
-
5月17日,由健康新媒体家庭医生在线主办的 "第三届羊城好医生"评选活动公示了好医生荣誉榜单,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名医……详细>>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0名医生进入"第三届羊城好医生"荣誉榜单
-
5月17日,由健康新媒体家庭医生在线主办的 "第三届羊城好医生"评选活动公示了好医生荣誉榜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0名医生进入荣誉……详细>>
-
鼻咽癌疗效预测又有新工具!中大肿瘤医院在国际上首次建立鼻咽癌预后个体化预测模型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研究团队再攀高峰,国际首次建立了基于血浆EBV DNA、TNM分期及其它风险因素的预后模型(nomogram)……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