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视网膜脱离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患者全身小动脉持续收缩、张力增加,长期的高血压即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形成高血压小动脉硬化。高血压临床多为缓慢进行,但少数呈急进型发展。高血压早期眼底……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引起的眼部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亦有称之为增龄性黄斑变性,患者多为50岁以上,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损害视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西方国家老年人致盲最主要的原因,美英学者统计7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40%以上。除年龄外……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曾称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患儿多为妊娠32周以下,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多有吸入高浓度氧史的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随着低体重新生儿的治疗成活率提高,ROP的患儿亦日益增加。ROP是婴幼儿致盲的重要原因。早产、出生……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脉络膜裂伤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动脉硬化的眼底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位于视乳头及其附近的大分支的管壁有肌层,是为动脉,其余动脉均为小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在血管内膜硬化斑形成和中层肌纤维和弹力层被破坏,其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而眼部动脉较少受累,因此,眼底与周身表现并不完……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眶挫伤

常见原因为钝力打击、碰撞及跌倒伤等,可引起眼眶骨折、眶内出血及视神经挫伤。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力的作用部位,如眶缘断裂错位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性骨折为传导性,易在眶壁薄弱处。CT检查可以确定眶各个部位的骨折。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球破裂伤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部热烧伤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患,其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力易于受损甚至因并发症而致盲。多见于年长患者,但亦有年轻患者发病。根据静脉阻塞的位置形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和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睑挫伤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视网膜挫伤

【临床表现】轻的挫伤为视网膜震荡,挫伤后视网膜后极部出现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苍白,视力下降。数日后水肿吸收,视力恢复,不留明显的病理改变。重的则为视网膜挫伤,挫伤力的冲击波损伤外层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使视网膜的外屏障功能破坏,出现细胞外水肿……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挫伤性玻璃体积血

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球穿通伤

眼球穿通伤是由锐器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使眼内容与外界沟通者,可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以刀、针、剪或高速飞进的细小金属碎片等刺伤较常见。同一致伤物有进入伤口和穿出伤口形成双穿孔者称为眼球贯通伤。预后取决于伤口部位、范围和损伤程度,……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眼内异物

眼内异物是指致伤物穿破眼壁存留于眼内的损害。眼内异物严重危害视功能,由于异物飞入眼内的方向不同,异物可存留在眼内不同位置,包括视神经乳头、黄斑部等。其危害包括机械性破坏、化学及毒性反应、继发感染等。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有3亿~6亿人感染沙眼,感染率和严重程度同当地居住条件以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50年代以前该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时致盲的首要病因,70年代后随着生……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闭角型青光眼

(一)定义与概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女性多见,多发生在40岁以上,50~70岁者最多,30岁以下很少发病。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

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由毒力强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β-溶血链球菌,或者少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以无溢泪史而突然发生。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多为流感嗜血杆菌,如不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易演变为眶蜂窝织炎。查看全文»

分类:科普文章 | 日期: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