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与抹茶:哪一种对健康更有益?
Coffee vs. Matcha: Which One’s Actually Better for Your Health?
随着抹茶越来越受欢迎,你可能已经考虑过将咖啡换成抹茶作为你的首选含咖啡因饮品。抹茶是一种由磨成粉末的绿茶冲泡而成的饮料,具有独特的风味,并富含抗氧化剂和氨基酸,这些成分与多种健康益处有关,如预防癌症和改善认知功能。
咖啡同样富含抗氧化剂。大约一半的美国成年人每天饮用这种饮料来对抗疲劳。研究表明,喝咖啡可以预防炎症、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简而言之,喝咖啡和抹茶都有好处——但哪种对你更好呢?
咖啡的好处
咖啡最出名的是其高咖啡因含量。虽然它是一种很好的提神饮料,但它还具有其他令人惊讶的健康益处:
- 良好的抗氧化剂来源:咖啡富含名为多酚的抗氧化化合物,特别是绿原酸,它可以减少炎症并积极改变血糖和血脂。它还可以帮助预防或管理癌症。
- 可能降低帕金森病的风险:咖啡减少了与帕金森病发展相关的蛋白质错误生产。
- 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每增加一杯含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咖啡,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6%。
- 可能有益于大脑健康:一项研究发现,饮用咖啡(无论是否加茶)与中风后痴呆症的风险降低有关。
- 可能降低抑郁症风险: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用约400毫升(约1.5杯)咖啡的人抑郁率最低。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每增加一杯咖啡的摄入量,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8%。
抹茶的好处
像咖啡一样,抹茶也富含咖啡因。它还:
- 富含抗氧化剂:抹茶富含名为儿茶素的多酚。这些物质有助于减少有害自由基的水平,自由基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增加抹茶中的一种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胆囊癌和胆管癌。
- 可能促进认知功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用抹茶可以改善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但对男性没有影响。抹茶还可能通过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受体来减轻焦虑和改善记忆力。
- 可能改善代谢健康:一项研究发现,饮用抹茶茶可以改善体重较高的参与者的代谢健康指标。参与者“好”胆固醇(HDL胆固醇)增加,血糖水平下降,抗炎蛋白IL-10增加。
- 可能减少抑郁:最近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抹茶茶粉通过激活大脑中的某些多巴胺系统部分具有抗抑郁作用。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抹茶对人类抑郁症直接影响的研究,但最近的一项人类研究发现,绿茶消费与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发生率较低有关。
咖啡因含量比较
咖啡和抹茶都含有高浓度的咖啡因。它们的确切咖啡因含量可能取决于它们的制备方式:
- 咖啡:每克含10-12毫克咖啡因。一杯咖啡通常提供80-100毫克咖啡因。
- 抹茶:每克含18.9-44.4毫克咖啡因。通常使用2克抹茶粉,因此每份的咖啡因含量约为38-89毫克。
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应超过400毫克。
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
抹茶和咖啡有许多相似的好处,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抗氧化剂和咖啡因含量,但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抗氧化能力
虽然抹茶和咖啡都富含多酚,但它们各自富含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
- 咖啡:富含绿原酸
- 抹茶:富含儿茶素(尤其是EGCG)
由于这些抗氧化剂,这两种饮料都可以帮助预防癌症、糖尿病和炎症。它们有助于中和导致氧化应激的有害自由基,而氧化应激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
能量和专注力
咖啡和抹茶都含有咖啡因,可以对抗疲劳,提高反应时间和运动表现。
- 咖啡:提高反应时间、能量和警觉性。你可能会感到更快、更强烈的能量提升。
- 抹茶:增强专注力和平静的生产力。抹茶可能给你一个更渐进、更持久的能量提升。
抹茶不像咖啡那样有兴奋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抹茶含有茶氨酸,这是一种已被证明可以减轻压力的氨基酸,可能抵消咖啡因引起的紧张感。
心理健康和认知效应
关于抹茶和咖啡的研究表明,它们对认知功能都有益处,但方式略有不同。
- 咖啡:有一些较强的研究支持咖啡的预防抑郁作用。
- 抹茶:抹茶可能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减少焦虑,并防止咖啡因引起的紧张感。
饮用咖啡或茶,或两者结合,都与中风和痴呆症的风险降低有关。
酸度和胃部影响
- 咖啡:酸度较高(pH 4.85-5.13),更容易引起胃酸倒流。
- 抹茶:酸度略低(pH 5.58-5.94),可能对消化更温和。
所以,哪个更好?
抹茶和咖啡都是适度饮用时有益健康的饮料。
- 选择咖啡:如果你需要更强的能量提升或寻求预防抑郁的好处。
- 选择抹茶:如果你对咖啡因敏感,容易感到紧张或焦虑,希望提高生产力,或者正在处理胃酸倒流。
简要回顾
咖啡和抹茶都是富含抗氧化剂的抗疲劳饮料,可以帮助预防慢性疾病。
然而,如果你有胃酸倒流或从咖啡中感到紧张或焦虑,试试抹茶。它的酸度较低,每份咖啡因含量较少,并且含有茶氨酸,这种氨基酸具有减压效果,可以防止咖啡带来的兴奋感。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